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1-11
安全生产严防严控 应急能力提质增效 2022年自治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防控卓有成效
2023-01-11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安全生产严防严控  应急能力提质增效 

2022年自治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防控卓有成效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一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2022年,自治区应急厅及全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部署要求,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积极打好应急管理防控工作的保卫战和突击战,开展“四个年”活动有声有色,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大大提升,安全生产防控工作卓有成效:应急管理工作改革稳步推进;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64.9%;防灾减灾救灾成效明显;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近三年平均值减少60%;应急置处突发安全事故能力提质增效,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2023应急厅1.jpg

自治区应急厅检查组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创新推行多项改革,率先构建“大应急”机制。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防范重大安全事故,注重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重抓好“三个推动”和“一个率先”:一是推动并成立了由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主任”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进一步完善“全灾种、大应急”的体制机制,构建优化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是推动出台相关政策,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推动并完成了全区14个设区市及111个县级的应急管理部门的党组改设党委工作;四是率先在全国成立10个设区市应急管理政治部,并配备副处级领导干部。创新推行的党组改设党委和成立政治部等多项改革,有力地推进了全区应急管理系统的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强化综合行政执法,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出台了《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认真落到实处,并见到实效。大力推动各级应急委、安委会实体化运行,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灭火等指挥机制,充分发挥相关议事协调机构的统筹作用,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市县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步伐。健全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

深化“强监管、严执法”,突出重要时段、重点领域、重大违法,推行“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执法方式,重点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问题及时责令停产整顿,甚至关闭取缔,给予经济处罚。 


2023应急厅2.jpg

自治区领导在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调度


狠抓专项整治,结合开展“新安法宣贯执行年”“标准化建设年”“科技信息化应用年”“压减事故年”活动,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集中攻坚行动,以及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治理行动,聚焦重点监督整改的19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18项重大火灾隐患。聚焦山区道路交通安全、“两客一危一重货”车辆管理、隧道施工安全、危化重大危险源、矿山致灾因素治理、金属冶炼、粉尘涉爆、自建房“小火亡人”治理、涉危险废物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整治、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管理、起重机械设备事故防范、露天采石场事故防范、水上渡运和旅游安全事故防范等问题。

严防重大安全风险,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三下降”。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履行安委办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职能,更加注重精准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盯紧看牢重要时段、重大活动、重大风险隐患,落实落细安全责任措施,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各设区市和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

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防范自然灾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和自治区20条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安委办职能作用,巩固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对2个专题和10个专项工作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通报和总结评估”,开展督导检查20.9万次,督导问题21.3万个,排查整治隐患46.37万处,行政处罚4.4万次。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优中选优向全区推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推进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自建房“三个集中治理”和工贸行业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紧盯重大活动、关键节点、重要领域,部署开展3轮综合督导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1169项问题隐患;组织开展7轮全区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及时通报检查发现的2273项问题隐患并督促落实整改。督促指导国务院安委会春节冬奥期间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发现91项问题、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反馈二十多项问题的整改销号。

年度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02起、死亡578人、受伤262人,分别同比下降64.9%、55.4%和76.5%。其中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同比下降79.2%、82.4%和95%,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2023应急厅3.jpg

五象训练救援基地面貌一新


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落实防汛抢险“一线工作法”和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抗震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抗震救灾行动预案。联合公安、林业、气象等部门及时会商研判,强化预警监测,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突出灾害应对,全力抓好防汛抗旱防震工作,落实防汛抗旱防台风责任,完善各部门分工协同机制。加强防汛风险隐患点动态数字化管理,指导市县修订防汛抗旱防台风以及防大震应急预案,健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和薄弱环节整改,抓好强降雨期间风险隐患点人员转移避险;探索解决应对巨灾“断、乱、慢”问题,着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深刻汲取森林火灾教训,指导市县两级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加强野外火源管控,理顺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加快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建设,提高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深入推进自治区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普查成果与各类监测预警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深度融合,通过广西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平台逐步提升应急预案管理智能化水平。

抓好综合风险普查,健全灾情管理网络。深入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主体调查工作,总体进度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6个调查数据核查疑错率低于2%的省区之一。推动乡镇(街道)、村委(社区)设立救灾物资储备点,完成75个县“基层备灾点救灾物资储备”项目,将物资前置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线。建立全区灾害信息员师资库,健全“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灾情管理网络。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转型升级为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为百色、河池两地237户133人理赔1916.69万元,简单赔付率72.03%。

建强专业救援队伍,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进防抗救一体化建设,强化专业救援队伍,完善应急救援队伍教育管理、指挥调度、综合保障等制度机制,提升各类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基层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管理,建立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地方专业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审核录入46支社会力量队伍,将830多名人员纳入应急管理专家库,形成了以国家队为主、专业队为辅、社会力量参与的应急救援网络。初步建成以3.49万名专业应急救援人员为先锋力量、25万名“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为保障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2023应急厅4.jpg

出动直升机扑灭桂北森林火灾


成功应对了5次台风、10次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和1次干旱灾害,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成功扑灭森林火灾60起,受害森林面积同比下降21.89%,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和重特大森林火灾。由于措施得力,2022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大大降低,比近三年平均值减少60%,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还向灾区拨付中央和自治区救灾资金1.5亿元,紧急调拨中央和自治区救灾储备物资9.2万件(套、顶、床),从京东平台紧急采购生活必需品67.3万件(份)、价值199.67万元,累计救助受灾群众87万余人。

推进指挥中心建设,有效处置重大事故。加快推进各级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完成北部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项目。推进科技信息化应用,建好用活应急管理“一张图”。深入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推动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融合。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实施,编制全区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指引,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获得应急管理部支持北部湾危险化学品消防救援队伍200名、增编组建森林消防救援机动队伍1180名(第一批700名),排在全国第二位。接报处置突发事件600余起,有效应对梧州“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龙舟水”车轮战、桂林“10·17”森林火灾等一系列灾害事故。特别是在东航坠机事故引发山火后,基层森林扑火专业队1小时内到达现场,40分钟内将山火扑灭,为整个搜救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化应用系统开发,全力实施智慧应急。强化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智能化改造,基本建成“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的广西应急指挥中心。完成综合应用平台升级改造,数字化已覆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90%以上业务流程。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接入危化、烟花爆竹、尾矿库、地下矿山等企业,实时监测2104路视频、5533个传感器,发布指标预警869个。“互联网+执法”完成线上执法1740次,报送执法4887次。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智能化改造得到有效提升,智慧应急的现代化应急救援工作目标得到进一步完善。


各版主要新闻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