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广西核电有限公司
热烈祝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 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核能力量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更加鲜明的突出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
核电既是清洁能源,也是非化石能源,其特点包括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稳定、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不仅有利于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切实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也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核能力量。
2021年5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电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核电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提出了“核电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目前,国家从维护能源安全的大局出发,加快了推进核电项目建设的节奏。2022年,国务院核准10台核电机组,其中山东省2台、浙江省2台、福建省2台、广东省4台,成为近年来核电项目核准数量最多的一年。
2、”双碳“背景下,我国核电发展迈入新阶段
核能技术具有十分鲜明的军民融合特点,民用核能发展可以为保持和提升国家核工业整体能力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提供重要平台和技术产业集群,最终实现高新技术涌现。比如,核燃料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相关的核材料生产加工工艺、核材料流转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等都关乎本国乃至区域安全与稳定;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小型化反应堆技术,无论对于民用核能系统还是军用核动力舰艇与空间核动力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核工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核能发展,尤其是以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作为国内民用核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以第三代核电与先进小型堆技术作为主要探索方向,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承担着探索先进技术的重要角色。民用核电的发展可以拉动我国核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对于在和平时期保持和提升核工业水平和能力、实现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保障国家总体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电不但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选项,更是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2021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田湾核电7、8号和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的开工仪式,这也是首次两国元首共同出席核电开工仪式。
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近10年来我国核电站数量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9月30日,我国大陆地区共有待建、在建、运行核电机组81台。其中,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2012-2021年全国商运核电机组装机规模情况
但是,我国核电装机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仅为2%,发电量仅为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核电强国法国与美国的核电发电量比例分别高达70%和20%。根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我国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此前在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上表示,预计在2023年至2025年间,我国将保持每年6至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
2021年全国各种类型电源装机占比情况
“十四五”期间,全国各主要省份纷纷提出要积极发展核能、核电,竞争十分激烈。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推进海阳、荣成、招远三大核电厂址开发。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在运核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新开工三门核电二期三期、三澳核电二期三期、金七门核电一期等一批项目。福建省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建成投产核电装机417万千瓦,新开工宁德核电三期等一批项目。广东省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建成投产核电装机240万千瓦,新开工陆丰、廉江等一批项目。辽宁省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建成投产核电装机224万千瓦,新开工徐大堡、庄河等一批项目。吉林、河南、贵州等内陆省份也提出积极推动核能小堆供热项目,加大内陆核电厂址资源保护,适时启动核电开发。可以说,当前我国核电发展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发展核电是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均用能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给予广西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持续落实,我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能源电力刚性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区全社会用电量需求约为3000至3200亿千瓦时,“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约8%至10%。作为典型的“缺煤少油乏气”省份,我区风、光新能源资源禀赋缺乏优势,利用小时数偏低,水电已基本开发殆尽,海上风电规模受限、造价偏高,核电将是解决我区能源电力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白龙核电项目6台机组建成后,总装机为8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640亿千瓦时,将成为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极大缓解我区能源电力供应紧张的局势。
国际国内很多成功经验充分表明,核电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的。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在核电投资建设期,每1元核电建设投资可以带动GDP增长1.03元,总产出增长3.04元;核电生产运行期间,全社会每增加1元的核电消费,拉动的GDP增长为1.18元,总产出增长为2.22元。防城港红沙核电三期和白龙核电一期总投资超700亿元,以建设期5年计算,年均投资超140亿元,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结果测算,每年可拉动重要相关行业的产出增长为:建筑业约44亿元,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34亿元,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亿元,综合技术服务业26亿元,农业25亿元,化学工业25亿元,金融保险业25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7亿元。
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能耗指标占用几乎可以忽略,是转型发展的优质选择。以白龙核电一期工程为例,两台机组投产后,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8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产生的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阔叶林4.4万公顷,相当于再造100个“南宁市的巨肺”—青秀山,环保效益十分可观。
环保效益
4、世界核电发展趋势
核能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核电与水电、煤电构成了世界能源供应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核电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上
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建设有核电站。世界核电发展大致经历了实验示范、高速发展、缓慢发展、挫折复苏四个阶段。
1954年至1965年为实验示范阶段。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全球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开始,该阶段全球共有38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均属于早期原型反应堆,即第一代核电站。
1966年至1980年为高速发展阶段。该时期受石油危机影响,核电得以高速发展,共有242台机组投入运行,均属于第二代核电站。期间美国成批建造了压水堆和沸水堆,并出口至其他国家,日本、法国等国引进了美国的核电技术。二代核电实现了商业化、标准化,目前全球在运核电站仍大多为二代核电技术。
1981年至2000年为缓慢发展阶段。该时期受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电力需求下降等影响,西方国家核电发展滞缓。而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造核电。
进入21世纪,全球能源紧张、碳减排约束等因素交互影响,全球核电进入逐渐复苏阶段。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各国取得重大进展并逐步推广应用,中国也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42台,总装机容量39417.7万千瓦,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全球核电发电量为2800.3太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的9.8%。
美国核电厂址分布情况
欧洲核电厂址分布情况
从核电厂址分布来说,全球49.8%、美国61.5%、欧洲近70%的核电均分布在内陆,与沿海厂址分布的比例大约为1:1,本质上不存在沿海与内陆核电厂址之分。
近两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能源供应链、疫情后经济复苏拉动能源需求增长、乌克兰危机等事件接踵而至,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欧洲陷入能源危机。出于对“黑天鹅”事件及地缘政治对能源市场持续影响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调整核电策略,以降低对外能源依赖,保障能源安全。
2022年5月,韩国政府宣布将发展核电列入保障能源安全的范畴,表示政府将积极利用核电作为能源安全和实现碳中和的手段,将核电作为新增长动力,实现2030年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022年9月6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德国现存3座核电站,其中2座(原本计划于今年年底关停)将继续保持可运行状态,以防止德国在2022年冬季出现电力供应短缺。
此外,波兰政府在2022年11月宣布决定选择建造AP1000核电站来助力该国清洁与安全能源的未来;英国政府此前已批准建设新的Sizewell C核电站;欧洲核电大国法国也表示法国电力公司未来将建造至少6座新的核反应堆。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将重启更多闲置的核电站,并研究开发下一代核反应堆。目前,日本33个核电机组中,10个已重新启动。岸田宣布,到2023年夏天,全国将重启7座核反应堆,使运行的反应堆总数达到17座,同时考虑延长现有核电站运营年限。
5、核电厂址是稀缺的战略资源
对于发展核电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核电厂址资源。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中对核电厂的选址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核电厂址大致应满足以下六个条件:
1.核电厂址尽量选择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点。半径5千米范围不应有1万人以上乡镇,10千米范围内不应有10万人以上城镇。
2.核电厂水源应该满足装机容量取水要求。按照直流循环冷却方式,每百万千瓦机组海水取水量约为60m3/s;按照二次循环冷却方式,每百万千瓦机组海水取水量约为1.2m3/s。
3.核电厂址附近范围内不应存在能动断层,厂址不受火山活动及其他严重地震、地质灾害的威胁,地基地质条件好。
4.核电厂的交通运输应便捷,设置进厂道路、应急道路,厂址应具备可行的建造大件运输通道或大件码头条件。
5.核电厂厂址尽量选择距离电力负荷中心较近区域,且电网可靠性高、厂外电源应有两个独立系统。
6.核电厂址可提供满足建设规模的厂区建设用地和厂外施工临时用地,厂址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基准洪水位。
只有严格满足各项要求的厂址,才有可能得到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批准。因此,每一个核电厂址都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
核电厂址选择审批流程图
我国核电的发展,沿海核电厂址日益稀少,受到用电负荷中心内移以及沿海输电走廊拥挤等影响,发展内陆核电将势在必行,很多内陆省份都在酝酿内陆核电发展以及选址保护等相关政策。我区具备核电从选址到运行的全过程经验,而且贵港市桂东(平南)内陆核电厂址已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确保未来一段时期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后续内陆核电厂址普选将成为下一步我区核电发展工作的重点,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抢占发展的先机。
- 第 1 版: 要闻 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 第 2 版: 要闻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粮食物资供应 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2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第 3 版: 要闻 改革创新引领新时代新发展 提质增效奋力走在前作表率——南宁市政协2022年工作综述
- 第 4 版: 要闻 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十大履职成效
- 第 5 版: 要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
- 第 6 版: 要闻 强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建设 广西社保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
- 第 7 版: 要闻 凝心聚力促发展 团结奋斗谱新篇——柳州市政协2022年亮点工作回顾
- 第 9 版: 要闻 凝心聚力守正义 砥砺奋进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法院工作亮点综述
- 第 10 版: 要闻 安全生产严防严控 应急能力提质增效 2022年自治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防控卓有成效
- 第 13 版: 要闻 下好积极有为“一盘棋” ——贺州市政协2022年工作回眸
- 第 14 版: 要闻 建言资政担使命 凝聚共识谋发展 ——崇左市政协2022年工作综述
- 第 15 版: 要闻 凝心聚力助发展 履职为民显担当 ——河池市政协2022年工作亮点集萃
- 第 17 版: 要闻 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核能力量
- 第 18 版: 要闻 发挥优势奏高歌 凝心聚力促发展——扶绥县政协创新履职助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纪实
- 第 20 版: 要闻 踔厉奋发迈新程 躬行履践惠民生——资源县政协创新履职助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纪实
- 第 22 版: 要闻 汇聚建设南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南丹县政协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侧记
- 第 23 版: 要闻 十二届自治区政协五年履职亮点回顾⑤ 建强队伍激活力
- 第 24 版: 要闻 科技创新激发活力 不负时代勇毅前行 全面开启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 第 25 版: 要闻 搭建“三大平台”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第 26 版: 要闻 深耕八桂“金融田”,唱响乡村“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