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8-30
古州兴业的“悦读”之美——读黎仲祛散文集《兴业风情》札记
2025-08-30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古州兴业的“悦读”之美

——读黎仲祛散文集《兴业风情》札记

黄富强

 

  不久前,收到玉林友人黎仲祛寄来他今年公开出版的一部散文体志书——《兴业风情》,甚是惊喜。

 

  首次翻阅,便为书中描述的秀美山川与魅力风情所着迷。随着阅读的深入,更觉得这本书犹如口中的美食,越嚼越有味道,真应了“文字如同美食,需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丰富内涵”这句话。

 

  黎仲祛在玉林市政协机关任职多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政协人”。工作之余,写作是他的一大爱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广西作家协会,至今已创作文学作品逾250万字,是玉林颇有名气的本土作家。其中,多篇作品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并先后公开出版散文集《真情在生命更迭之外》等文学书籍。

 

  兴业,东临寒山灵水,西靠葵山峻岭,北依大容山脉,南向六万大山。境内的定川江源出于大葵山峡肚冲,以无私的爱哺育了兴业勤劳、善良的人民,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坚定的文化自信。这儿不仅是黎仲祛出生成长的故乡,更是他无比眷恋的热土。正是这份紧紧系在心头、深深刻进骨髓的情感,让他不惜耗费10年光阴、倾注无数心血,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与韧劲,著成《兴业风情》这部别具一格的散文集。

 

  《兴业风情》不仅是一本展示地域浓厚色彩、彰显岭南人文底蕴的散文集,而且还是一部全方位了解兴业的“风情志书”。正如广西艺术学院潘玉亮教授为本书作序所言:“本书是岭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不可缺少的瑰宝,是不经意邂逅直至欣爱古州兴业的‘悦读’之作。”于旅行爱好者而言,这简直是一份颇具价值的“文旅指南”。

 

  阅读本书,深感获益匪浅,给人以安逸于岭南古邑山水田园间,品味风华激荡之美。

 

  ——独辟蹊径,以新视角抒写风情。这本书以散文的文学性、情感性与志书的纪实性、资料性相结合,用优美、生动、富有情感的散文笔法,去描绘、记录和讲述兴业风土人情、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让广大读者以轻快柔软之情赏读。比如,在《丈量这片土地的深情》一文中这样述说:“唐麟德年间,正处唐朝国力鼎盛、疆域辽阔之时,兴业县就是于这样的盛世建置伊始。从此,一个闪亮的名字标注在中国的版图上,记载在方志的文字里,流芳在历史的长河中。”读之,非常引人入“境”。

 

  ——跨越时空,以新文风描绘风情。在黎仲祛看来,传统志书严肃刻板,但结合散文体书写,使其更具文学魅力和可读性,更能吸引读者从书中感受到古城兴业的魅力。其中,在《谁是谁的过客》一文中述说:“石南老街默默记录着人来人往的脚印,飘落在这条老街上的风雨、光影和尘埃,一如卖栀子花的女孩一样,折射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敬重和热爱。”作者以细腻之笔,融入故事之中,给予了我们不少人生的启迪。

 

  ——知往鉴今,以新史镜纪实风情。本书注入了作者的情感和观察视角,让冷冰冰的史料变得有温度、有故事,更能打动人心,传递地方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以故事性强、可读性高的特点,满足读者了解兴业的需求。例如,在《一代名卿》一文中,述说:“据《四库全书》记载,何以尚告老还乡时,朝廷封赐玺书曰:‘承家节操,澡行诗书;宏猷末试,终养归休;教子以孝,而作之忠’。对‘以孝作忠’的岭南何氏家风,极尽肯定。”在《生命的灯塔》一文中,述说:“他,是一位心怀崇高革命理想、坚贞革命信仰的共产党人;他,是大革命艰难困苦时期,毅然接任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的广西最高领导人;他,曾获周恩来出面营救出狱。他,就是兴业英烈彭懋桂……”这些故事极具感召力和影响力,读之,深受教益。

 

  《兴业风情》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对这块热土的深情和绻缱,不仅为探索地方历史文化传播新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记录和传播地方文化开辟了一条兼具文学审美与文史价值的新路径。其公开出版,有助于推动兴业创建广西一流、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促使这块热土积淀深厚的瑰宝展现新时代的价值与光辉。

 

  为《兴业风情》出版道喜,为兴业美好明天祝福。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