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当有“四气”
李伟明
网络时代,新词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又冒出一个叫“躺平”的说法。从这个词的流行来看,很多人似乎都不大想拼搏了;甚至在公务员队伍,一些年轻干部面对工作压力,也早早萌生转到清闲的“二线岗位”休息休息的念头。年轻人如果确实怀着这种态度对待人生,那就注定了走不远,对自己当然绝无好处。在我看来,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年轻人起码应当具备以下“四气”。
要有志气。在这里,我想把“志气”表达为两层意思:一是进取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对待人生目标的态度;二是骨气、气节,也就是做人的风骨。用一个词来概括“志气”,就是要“气高志大”,即意气高昂,志向远大。要有理想信念,致力多做实事,而不是一心追求某些虚衔。要自尊、自立、自强,时刻让自己挺起胸膛站直腰杆,不可为了一时需要而放弃原则曲意逢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它经受时间的检验,而不是当作敲门砖。尤其要注意的是,做人做事的格局要大,要立足长远着眼大局,不要目光如豆苟且偷安;要学会用大算盘计算人生的大账,不要纠结于鸡毛蒜皮一毛两毛的小账。比如,花功夫写一个稿子,是为了得到单位给的几百元奖金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让自己有成就感?这样的道理,心里要有数。名利并非坏事,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人要有名利之心,否则可能不思进取,沦于虚无。但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样的“名利”,才有利于社会进步。对于一时得失,不必斤斤计较。放在人生的旅途、历史的长河当中,这些一时得失都是过眼云烟,实在不算什么。
要有锐气。这是在人生旅途中应有的精神状态,总的基调当然是要积极向上,不可躺平。我年轻时在新闻单位就业,那时最希望被安排上晚班,或者接受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单位没有安排任务较重、压力较大的工作,我就自我加压,每个阶段定一个目标,努力出一点成果。如今回首往事,这种主动找事做的姿态,着实让自己受益良多。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觉得,年轻人随时要保持一股锐气,不惧风雨,不畏挑战,不怕困难。平时气冲志定,不可气充志骄(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勇于接受各种任务,但要避免自高自大咄咄逼人);一帆风顺时气冲霄汉,不可气焰熏天(有些年轻人一步走到了高起点,便忘乎所以,不可一世,却不知很有可能起点就是终点);遭遇挫折时气定神闲,不可气急败坏(人生做好了自己即可,要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只要通过努力终会有所收获,而不努力的话必将一无所获)。
要有正气。这是做人应有的品格。说到正气,人们很容易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人如其文,言为心声,文天祥的一生,正气充盈,毫不作伪,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的“忠诚、干净、担当”,在中华历史上熠熠生辉,也只有像他这样的伟大人格,才写得出这种雄浑磅礴的诗篇。千百年来,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高尚德行总是令人景仰。也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一个人从年轻时开始,就要做到“气贯长虹”,做一个大写的“人”。身上有正气,自然就有人格魅力,自然就能抵御邪魔入侵。为什么很多官员未能行稳致远?就因为缺乏正气,丢了公道,少了良知,做事不对人民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不对历史负责,最终被时代唾弃。
要有文气。一个人外貌如何,主要靠先天,后天除了实施整容手术,很难从实质上进行改变。但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则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修习文化来改变的。大抵来说,一个人如果常读书,能动笔,有思想,身处何地都能坦然处之,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阅读可以使你气壮理直。书海浩瀚,你不仅能看到自己奔波的足迹,还可看到亿万人行进的历程;不仅能看到眼前的景象,还可看到千百年的风光,特别是从中看到兴衰成败,辨别是非曲直。所以,博览群书的人,见识广,逻辑强,底气足,定力长。写作可以让你的人生气象万千。你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包括现实中可能实现不了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奇思妙想付诸笔端,让你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一个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但因为神奇的文字,一个人可以同步进行若干种人生,这就是写作的妙处,尝试了,你就领悟了。思想让一个人气宇轩昂。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博采众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自然而然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不为他人所左右。看透得失荣辱,笑对云卷云舒,人生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有什么身外之物看不开放不下,还有什么烦恼可以困惑你干扰你?
- 第 1 版: 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 要闻 绘就乡村秀美画卷 奏响振兴时代强音——梧州市长洲区政协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纪实
- 第 3 版: 要闻 李婷:让青春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绽放
- 第 4 版: 要闻 当归:最温暖的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