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陌生
阿 紫
5月份,父亲去世前,有一阵子意识很清醒。有一天,他对三个儿媳进行了排名,我妻子居然名列第一。幸亏两位嫂子不在,不然恐怕会引发妯娌间矛盾。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最不受父亲待见的二嫂,应该排名第一。二嫂这人私心很重,而且写在脸上,从不掩饰。然而她有个很大的优点:耐受力超强。
父亲在单位很出名,同事们对他的普遍印象是夹生、不近人情、极难相处。亲戚、邻居对他的评价,也大致如此。父亲社交活动的“代表作”是某次参加亲戚的葬礼,亲戚家的组织工作让他颇不满意。离开之时,父亲当着一屋子人对“孝子”说“你家下回办丧事,我再不来了!”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一屋子惊呆的人。
可想而知,父亲在家就更口不择言了。二哥一家和父亲住在一起,二嫂没少被父亲骂,有时骂得很难听。虽然她背后颇有微词,当面从未顶撞过。大嫂去看望父亲比较勤,也深切体验到了父亲的“夹生”。唯有我妻子常常一年只去看他两次,分别是春节、国庆节。或许因为接触太少,基本没发生过矛盾。父亲印象中,三儿媳常年很忙,在单位当了个小头头,能力比其他两个儿媳强许多……于是我妻子捡了个第一。
有时在想,假如安排妻子和父亲经常见面,会是怎样?其实不用想,我多半已经离婚了。
妻子的原生家庭比较特殊。岳父为夫、为父,责任心都不强。因此妻子的娘家是个“散装”家庭,每个人各过各的。妻子上大学后,岳父基本就不给生活费了,她靠晚上在快餐店打工维持生活。不仅如此,岳父有时竟然还找她借钱。这种家庭背景使得妻子非常自立,个性很强势,顶撞她父亲是常有的事。假如我父亲像对两个嫂子那样,经常甩脸子,妻子肯定会予以强硬回应。那样的话,我夹在中间就很难办了。
“试着让他们多交流,慢慢改变他们……”曾有朋友给我出主意,我觉得不可行。世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将别人的钱弄到自己口袋里;二是将自己的思想塞进别人脑袋。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还难得多。别说去改变别人,多少人想改变自己,穷其一生,发现并未改变多少。
“我这人开通,只要你们求上进,事业上有发展。过年不来看我,我都没意见!”父亲生前常这样自夸,情况倒也基本属实,他不太重视繁文缛节。
“你们都说你爹难伺候,我觉得还好啊……”妻子最近常说。
父亲最后时刻给了我妻子好评;我妻子对父亲的评价,是他认识的人中最高的。原本他们遇到一起,大概率会“火星撞地球”,如今实现了“好聚好散”,这是我此生最成功的操作。
父亲和我妻子,一直是貌似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滋生出了和谐,这样也挺好。
- 第 1 版: 要闻 欢迎订阅2023年《广西政协报》《文史春秋》杂志
- 第 2 版: 要闻 绘就乡村秀美画卷 奏响振兴时代强音——梧州市长洲区政协开展“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纪实
- 第 3 版: 要闻 李婷:让青春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绽放
- 第 4 版: 要闻 当归:最温暖的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