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10-23
传承优秀文化 同心同向同行——浅谈县级政协委员助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2025-10-23 | 来源:广西政协报

传承优秀文化 同心同向同行

——浅谈县级政协委员助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 农林艳 刘文霞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广西视察时,都对广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

 

  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作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自治区政协倡议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全区各级政协和广大委员纷纷响应,积极推进这一委员专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县级政协作为人民政协最基层的组织,是服务联系乡村群众、助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生力军,政协委员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中大有可为。

 

  一、文化强国凝心,协商聚力安民

 

  一是文化赋能稳民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基层善治的宝贵资源。县级政协委员长期与乡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既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又能真实反映社情民意。这种独特优势,使县级政协委员在运用传统文化智慧化解基层矛盾时具有天然亲和力。通过将“和为贵”“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融入基层治理,能够从思想深处引导群众观念转变,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治理效果。在实践中,县级政协委员应当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道德讲堂等形式,传播和谐理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文化慧泽聚民心。基层治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蕴含治理大智慧。县级政协委员应充分发挥团结凝聚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板凳搬到一线,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从群众身边“日用而不觉”的文化要素入手,挖掘并活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广西三月三”、炮龙节、蚂拐节等民族节庆,常态化开展家庭共读、民族歌舞展演、育儿课堂等互动式、沉浸式活动,激发群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通过此类活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二、文化富民同行,四方融合共兴

 

  一是释放“走出去”的民族活力,助推深化对外交往交流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经济基础支撑,也需精神动力聚合。深化跨域合作发展,广西应充分释放“走出去”的民族活力,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动民族地区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在对外交往工作中,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协组织应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政协委员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搭建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智库外交的新平台,拓展履职空间,为深化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厚植友好基础贡献力量。

 

  二是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积极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魅力。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外交和国家形象塑造中具有独特作用。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与东南亚各国文化渊源深厚。推进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在经济一体化中发挥“文化黏合剂”作用。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鼓励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通过多边合作平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文化同频共振,中华同心共鸣

 

  (一)凝聚民族力量,齐绘一方和美。壮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壮族人民精神归属的重要载体,也是广西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财富。“广西三月三”作为广西文化代表,近年来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持续创新,以歌会友、以舞传情,非遗、美食、服饰、山歌等丰富的民族元素,生动展现了民族文化魅力,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一文化盛会不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文化特质的生动体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文化资源。人民政协汇聚了文学艺术、少数民族等界别的代表以及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因此,应珍视并充分利用广西民族瑰宝,引导委员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中积极担当、务实作为。

 

  (二)深化民族融合,共铸中华同心。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独特的艺术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与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灵魂。近年来,作为广西特有的民族艺术品牌——壮语春晚,其成功举办,已经成为激励壮族以及广西其他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助力深化民族融合,应依托“界别委员联络室”等平台,通过“民族语言宣讲”“山歌传唱”等形式,宣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魅力。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壮族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方式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分别系大新县政协常委、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大新县政协委员、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