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畔的幸福乐章
——阳朔县政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侧记
□ 本报通讯员 徐晓华 朱志云
俯身调研,描绘“和美乡村”建设蓝图;创业践行,领航养蜂金桔产业腾飞;深挖文化富矿,赋能山水名城;紧盯民生关切,力促医院、幼儿园、供水管网落地惠民……近年来,阳朔县政协创新履职,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有力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
建言资政 描绘“和美乡村”蓝图
聚焦人居环境提升和漓江、遇龙河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县政协深入调研,围绕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建言献策,提交了《关于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漓江、遇龙河生态保护的建议》等系列高质量提案,为阳朔打造“和美乡村”及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提供智力支持;成功学习转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助推建成白沙镇遇龙村、阳朔镇高洲村等1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绘就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乡村新画卷。
委员引领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县政协广大委员以“乡村振兴 委员行动”为抓手,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提出打造养蜂、油皮金桔种植等示范点的建议,助力阳朔特色产业转型发展。朱志强委员带动千余名群众发展养蜂产业,年产蜂蜜2600余吨,产值超2亿元;高永豪委员牵头成立白沙镇古板水果专业合作社,带动550户群众种植油皮金桔15000余亩,走品牌化道路;黄金峰、赖玉芬等委员带领1000多名员工和5000多名群众提升旅游管理与服务,促进农旅融合,壮大乡村旅游产业。
文旅赋能 激活乡村文化底蕴
县政协着力盘活阳朔丰富的文化资源,围绕“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阳朔乡村振兴发展”和“深度挖掘山水资源 打造国际户外运动胜地”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为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贡献“高言值”建议。组织编纂《曹邺文化专辑》《名人在阳朔》等文史资料,系统整理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这些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名人与阳朔的渊源,为山水增添文化内涵,成为文旅融合、宣传阳朔的新名片。
民生保障 谱写幸福生活乐章
县政协委员立足阳朔实际情况,聚焦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及平安建设等民生关切领域,通过调研形成《关于加强阳朔县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阳朔县体育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等提案,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通过建言献策、协商监督,推动民生工程落地见效——阳朔县中医医院、阳朔县第二幼儿园建成投用,缓解就医入学难题;县城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十里画廊及遇龙河沿线供水管网改扩建(二期)等工程更新管网近100公里,惠及近10万群众,解决200余家酒店民宿用水问题。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实,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奏响了幸福生活的动人乐章。
- 第 1 版: 要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 第 2 版: 精选 漓江畔的幸福乐章——阳朔县政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找人工客服,为啥这么难
- 第 4 版: 导读 稳中向好 韧性凸显——从半年报看中国经济形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