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7-15
通往家门口的幸福之路——南宁市政协专题协商聚焦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2025-07-1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通往家门口的幸福之路

——南宁市政协专题协商聚焦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 本报通讯员 李艳明 粟 丹 周旭红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南宁市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医养结合’的迫切需求。”

 

  “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场地空间问题是硬伤,专业人才匮乏是短板,让社区服务成了‘空架子’。”

 

  “社区AI医生、无人机送餐、智能陪伴机为社区织起‘安心网’,机器人棋手让居民玩出‘科技范’。建议强化人工智能在嵌入式服务的场景应用,让现代科技真正赋能高品质生活。”

 

  ……

 

  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感知民生冷暖、托举万家幸福的神经末梢。如何将社区服务化作居民触手可及的温暖日常?加快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破题的关键之举。

 

  近日,一场以“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 加快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在南宁市政协召开。政协委员、社区和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化身“智囊团”和“推动者”,围绕如何让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更好嵌入社区、融入生活,让“家门口的幸福”可感可及,展开了深入协商和热烈交流,共同为首府市民的高品质生活擘画温暖蓝图。

 

  脚步丈量民情  绘就幸福底色

 

  2024年9月,南宁市成功纳入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范围,成为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既是重大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乘此东风,以“小设施”承载“大民生”,用“微嵌入”撬动“大幸福”,精心打造具有壮乡首府特色的“邕有幸福”社区服务品牌?成为南宁市政协建言资政、履职为民的重点关切。

 

  为精准把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现状,南宁市政协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杨维超担任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将履职的足迹深深印在为民服务的土壤上。调研组带着责任与深情,深入南宁市18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通过实地查看、发放调查问卷、与社区居民和服务机构代表面对面座谈等多种形式,倾听最底层的民声,了解最真实的民意,捕捉最迫切的期盼,描绘详实的社区服务“民生地图”。

 

  调研显示,南宁市在推动公共服务下沉社区方面已打下良好基础:273个城市社区均按标准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服务居民的主阵地;建成试点“15分钟生活圈”50个,努力让便利生活近在咫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8平方米,为健康生活添砖加瓦;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成效显著,获得民政部肯定;成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国企+社区”“国企+物业”等创新合作模式正在探索前行,为服务注入新活力。这些点滴积累,都是构筑“嵌入式幸福”的坚实基石。

 

  然而,通往家门口的幸福之路,仍有一些“堵点”待疏解——跨部门协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导致资源整合“心有余而力不足”;宝贵的场地资源未能充分盘活利用,存在“沉睡的资产”;资金力量使用分散,未能形成合力;部分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仍有提升空间,居民“看得见”却“够不着”的遗憾仍有发生;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如何让服务设施“建得好”更能“活得久”成为关键。

 

  “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试点城市,这既是荣誉,更是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在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中打造南宁品牌、形成南宁经验,在全区走在前、作表率,为壮乡人民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幸福路径。”市政协副主席黄宗成在代表调研组汇报时充满信心。在充分汲取南京、郑州和洛阳等试点城市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调研组精心开出“十剂良方”:强机制、优统筹、抓规划、挖潜力、聚资金、提效能、创模式、赋智能、促政策、广宣传,旨在系统性地破解难题,全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国家的好政策真正在南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千家万户。

 

  智慧破解难题  浇灌幸福之花

 

  协商会上,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智慧的清泉持续涌流。委员和代表们聚焦问题,带着对居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城市未来的深切期许,提出了诸多饱含温度又切实可行的“金点子”。

 

  “我们城区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了不少,但真正能持续、高质量运营的不多。”江南区政协主席李海波道出的困境引发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长者饭堂也面临类似问题,有的因为选址不够便民,或运营成本压力大、财政补贴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服务难以维系,老人们热切期盼的‘暖心饭’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些来自基层的痛点,正是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焦点。

 

  机制创新是盘活全局的“金钥匙”。市政协常委赖承略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与党建引领,建议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一场社区服务设施场地‘攻坚行动’,明确各方责任,有效整合分散的资源,让社区治理服务的‘毛细血管’真正畅通起来。”

 

  市政协常委梁航琳则提出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构想,“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自然资源、住建、民政、财政等部门,专题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卡脖子’难题,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市政协委员杨海翔建议,建立“市级指导、区县落实、街道和社区全程参与”的联动机制,市级层面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为基层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工具箱”。

 

  资源盘活焕发空间活力,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南宁威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议,充分挖掘国有平台公司持有的闲置场地潜力,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将其转化为居民急需的嵌入式服务空间,变“沉睡资产”为“活力源泉”。

 

  市政协委员易蕾则将目光投向未来,“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社区服务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一批懂专业、有情怀的社区服务人才,为这项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老幼共养”新模式是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有益探索。市政协委员赖颖华建议,“打造社区普惠型‘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体,实现空间和功能的灵活转换、资源共享,让照护更贴心、资源更集约。”

 

  一次协商,凝聚共识;一份建议,承载期盼。市政协委员周银河描绘了“数字赋能”的愿景,“推动各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接入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平台,实现服务预约、健康管理、安全守护、信息查询等‘一网通办’,让便捷服务‘一键直达’。”

 

  同心共筑家园  托举万家灯火

 

  协商现场气氛坦诚而热烈。委员们心怀民生冷暖,肩扛履职担当,一份份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政协方案”在交流碰撞中逐渐成熟,为破解民生难点提供了丰富的“思路盛宴”,也赢得了与会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市委常委、副市长郭伟高度肯定委员和企业、社区代表建言“点得准、提得实”,认为所提建议极具指导和启发意义。他表示,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协商建议,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共建模式,激发各方积极性;始终以服务丰富度、管理高效性、居民可及性与公平普惠性为衡量标准,确保投入切实转化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政协主席杨维超强调,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殷殷嘱托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发展理念的关键抓手,对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意义重大。南宁作为广西唯一的国家试点城市,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实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努力破解场地瓶颈,深挖存量、优化增量;突出南宁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用心打造“邕有幸福”品牌。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持续关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情况,进一步开展调研、视察和民主监督,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工程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助推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助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务实高效,在推进重大民生工程中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时代担当。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