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7-15
“绣”出生活好图景——靖西市政协倾力助推绣球产业发展侧记
2025-07-1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绣”出生活好图景

——靖西市政协倾力助推绣球产业发展侧记

□ 本报通讯员 李 伟 韦晓燕

 

  在靖西,承载着壮族文化的绣球,正从传统手工艺品跃升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2015年至2024年,靖西绣球产业实现了从零散作坊到规模生产的华丽蝶变。2023年,靖西绣球产业实现年产量超50万个,产值近1000万元,较2019年(220万元)增长近4倍。2025年,预测年产量超70万个,产值有望一路攀升。这一蝶变的背后,靖西市政协的倾力支持与深度参与,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力量。

 

  调研献策  为产业升级鼓与呼

 

  “当时年轻人不愿学,老艺人难传承,产业粗放,令人揪心。”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学习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柳青回忆起初次参加调研时的情景,感慨不已。近年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绣球产业发展,开展了10次调研,精准把脉绣球产业规模小、市场弱等痛点,提交了5件具有建设性的提案。比如,市政协委员王秀芬在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大力发展靖西绣球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议》提案,提出召开靖西市非遗项目产业发展研讨会、制定靖西非遗项目未来可持续发展方案、将靖西打造成绣球货源地、打造绣球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等建议。该件提案得到时任市长的高度重视并亲自督办,促成了1500平方米新生产场地启用,为产业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市政协文化卫生界和经济界委员联合提交《关于成立靖西绣球中国地理标志国家级非遗申请小组的建议》提案,建议通过“地理标志+非遗”双认证,推动绣球从地方手工艺品走向全国大市场。

 

  市政协在引导委员积极提交提案的同时,还鼓励委员通过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以及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为做大做强绣球产业鼓与呼。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许凤敏以《关于将“七夕绣球节”设立为靖西民族传统节日的建议》为题作大会发言,在靖西建设县域特色壮族民俗文化强市、扩大靖西旅游宣传招商推介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上,王秀芬委员在大会发言中建议,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出台政策,高位推动绣球特色产品与文旅产业融合;引导商家、文旅企业携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发特色文旅商品,打造靖西绣球品牌;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指尖”技术转化为“指尖”经济。委员们的建言深刻阐释了绣球产业在文化传承、经济增长、群众增收中的价值,引起了极大关注,让社会各界看到了绣球产业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

 

  搭桥铺路  贴心服务排忧解难

 

  从协调生产场地,到助力引进设备、招揽人才,市政协始终站在服务绣球产业发展的前沿,为企业纾困解难。

 

  为推动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锦绣古镇、旧州景区、老乡家园产业园区等地调研,协调解决靖西非遗展示的场馆问题;在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设立委员工作室,召集该片区的委员在工作室内开展协商议事活动,为拓宽绣球销售渠道、提升产品质量、引进高端人才等聚群言、献群策。在市政协的持续推动下,市委、市政府对绣球产业高度重视,给予政策、资金扶持。2018年,时任市长郝玉松批示,促成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入驻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获批300平方米场地建立产业发展基地,为绣球产业实现了从“小农经济”向“产业化”的关键转型奠定了基础。

 

  靖西市优化政策、引导资金,致力于将旧州街发展成自治区级的产业示范基地,成功打造“绣球一条街”,不仅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增收,也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今,景区内的绣球文化体验展示厅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绣球技艺培训班常态化举办,一年一度的绣球技能比赛,让传承和创新集体展示,推动绣球产业火起来。靖西市通过举办5届“七夕绣球节”、深入实施文化旅游联创工程、申报“广西绣球之乡”“中国绣球之乡”等方式,推动绣球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在市政协十年如一日的助推下,靖西绣球产业腾飞发展,现代化生产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年产量和产值实现数倍增长。更重要的是,产业兴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众多绣娘参与,带动大批农户脱贫增收,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比如,委员企业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正是在市政协持续关注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标杆企业。该公司已发展为带动84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的广西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百色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和靖西市就业帮扶车间。2022年,公司绣球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500名居家绣娘实现年人均增收超万元,惠及脱贫户69户112人。

 

  “从委员案头的精准建言,到落地生根的富民产业;从守护文化根脉的初心,到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靖西绣球产业的十年嬗变,生动见证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为民的担当与作为。市政协将继续写好‘非遗+’文章,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光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澎湃的文化动能。”靖西市政协主席陆海说。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