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行动赋新能 八桂乡村绘新卷
——广西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芳菲四月,八桂大地风景如画,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近年来,自治区政协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乡村振兴委员行动”为主要抓手,引导全区各级政协委员扎根基层,在产业发展、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深耕,用实干担当绘就八桂乡村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崭新画卷。
聚焦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谷雨时节,坐落于贺州市平桂区明梅村的紫茶园云雾缭绕,成排的茶树绿涌翠滴,宛如绸带盘绕山头,茶农们忙碌地采摘茶叶,游客们在“高山茶咖吧”中饮茶,那场景甚是惬意。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一大片原来已荒废的村集体经济茶园,如今成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2024年10月运营以来,迅速走红,仅半年时间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茶园月增收10万元。能为家乡出力,看到乡亲们幸福,我也是成就感满满。”自治区政协委员、贺州市潇贺古道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应莲告诉记者,公司采用“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合作模式,建设2000亩高山茶园及茶叶标准化加工厂,签约农户80多户,常年安排当地群众300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联农、带农、富农的有效机制得到完美诠释。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自治区政协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履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务实开展“乡村振兴委员行动”,引导各级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腾飞蓄势赋能。
南宁市政协委员、广西锦绣山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颜东梅以委员联络站为纽带,发挥自身岗位优势,联合央企,在平陆运河沿岸打造“数治蔗田+生态循环农业”70万亩糖链经济产业集群项目。为推进项目,颜东梅深入调研,积极协调,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她希望,借此为农民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扎根农业领域30余年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凤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晟,始终关注广西畜禽全产业链发展。在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上,他持续为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行动上,他带领企业全面升级养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拓展市场,带动众多农户参与。“有的家庭甚至年收入超过30万元!”这令他倍感欣慰。
过去一年,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精心制定年度工作“施工图”和任务清单,明确16项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同时,深入开展有关专题调研20次,组织召开各类协商会8次、委员视察考察12次,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各地政协也积极搭建平台,创新协商机制。南宁市政协构建“联商、联创、联动、联心”四联机制,依托多个常态化协商平台,围绕“三农”议题深入协商,仅2024年就提出130多条意见建议。柳州市政协组织委员聚焦螺蛳粉产业,从原材料种植、加工工艺到品牌推广,全方位建言献策,助力螺蛳粉成为广西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
智能赋农 解锁乡村发展“新密码”
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科技是动力。
今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智能赋农是重要方法。为此,自治区政协积极引导委员发挥专业优势,培育乡村人才,以科技赋能乡村,助力其在数字化浪潮中“破圈”发展。
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茶产业,曾因技术落后陷入困境。苍梧县政协委员、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谭爱云在当地首个应用现代化生产线进行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推动“茶企+合作社+基地+茶农”合作模式,并借助直播平台助力销售,带动当地茶农大幅增收。如今,梧州六堡茶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茶园面积已突破40万亩,年产六堡茶近4万吨,综合产值超250亿元。当地茶农感慨:“过去卖茶全靠肩挑背扛,如今通过网络销售,收入翻了好几番。”
钦州市政协委员、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伟德发挥水产技术专家优势,重点指导推广牡蛎分段式养殖技术、重力式网箱离岸高效养殖技术、陆基圆池密放轮捕养殖技术等,组织实施钦州市“渔业五大行动”,助推钦州5家企业获国家、自治区级示范基地称号。“发展特色产业,科技赋能、示范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才能更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黄伟德说。
“数智未来,赋能社会。”百色市政协委员、广西平果时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民创建蚕桑产业示范区5000多亩。为推动蚕桑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他带领团队研发“时宜智慧蚕业云平台”,将蚕农的蚕房、桑园纳入云平台管理系统,精准指导蚕农掌握种桑养蚕方面的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十个关键质量指标,让“智能”真正服务于蚕农。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罗军带领广西农商系统担当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深化农村金融数智服务,升级扩围“桂盛富民”智能信贷系统,推动整村授信向整乡镇授信延伸,发放占全区35%的涉农贷款、61%的农户贷款,加快构建“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助力农业强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自治区政协组织农业专家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防城港市政协推动“边贸+电商”模式,助力渔民将海产品销往东盟;崇左市政协助力打造“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种植效率提升60%,糖农人均增收显著。
乡村善治 勾勒和美乡村“新风貌”
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广西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乡村生态保护与乡村治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与乡村建设,绘就和美乡村的斑斓画卷。
走进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宽敞整洁的村屯道路、传统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民居、蜿蜒在青山间的黑水河,共同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的新农村美景。“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村民们做民宿、搞导游、销售特色农产品,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崇左政协委员、江州区政协主席黄德隆表示,下一步,将深化特色产业调研与对接组织农业、经济界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卜花村现有甘蔗产业、文旅资源等,形成卜花村产业升级调研报告,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提供参考,助力特色产业振兴。
贵港市政协常委、广西甘化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曹林希通过“公司+订单+基地+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公司与蔗农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签订农业订单13000多份,辐射和带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户均增收2000多元。
“2024年,莱茵生物销售额超过17亿元,带动超过12000户罗汉果种植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罗汉果产业特色资源潜力巨大。”自治区政协委员、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李元元介绍说,莱茵生物致力于包括罗汉果品种改良、种苗培育、田间管理、产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开发和利用,为桂林罗汉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助力桂林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完整的解决方案。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的乡村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体现。
桂林市政协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四善四力”上用心用情,打造示范点、着眼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善成合力书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答卷;百色市政协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协商议事等200余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困难问题,助力百色百香农产品涵盖全市460个农产品种类;钦州市政协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去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及现场指导服务活动40多期,培训6000多人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 第 1 版:要闻 委员行动赋新能 八桂乡村绘新卷——广西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 第 2 版:要闻 多维服务润沃土创新机制引春潮——全州县政协多维发力助推招商引资
- 第 3 版:要闻 风雨洗礼中 中国这些产业何以生长
- 第 4 版:要闻 摄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