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在线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关注 > 正文
给农田“升级” 为丰收“加码”——北海市政协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2025-10-1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给农田“升级” 为丰收“加码”

——北海市政协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 本报通讯员 吴启芬 赵 正

 

  金秋北海,沃野流金。在广袤的高标准农田里,金色稻浪随风起伏。大型收割机在沃野间灵活穿梭,切割、脱粒、装卸连续作业,一气呵成,满载稻谷的车辆络绎不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2023年,北海市成功入选全国六个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政协积极响应,将此项工作列为履职重点,聚焦“建、管、用”三大环节,通过深入协商建言和监督推动,多元汇聚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贡献政协力量。

 

  以协商凝共识,化解“田埂之忧”

 

  “土地重整后分配面积会不会减少?”

 

  “土壤肥力会不会下降?”

 

  “沟渠损坏由谁来维修,钱从哪里出?”

 

  ……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初期,面对农户们的现实顾虑,北海市政协主动作为,组织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下沉一线,把协商会议开到田间地头,现场解答政策、回应疑虑,把群众的“田埂问号”转化为共同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在合浦县星岛湖镇,委员掰着手指给农户算明白增产增收账;在银海区福成镇,委员与水利专家一同勘测渠畔、测算输水缺口、查找薄弱环节……“建什么、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委员朴素有力的话语,道出了市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履职理念。

 

  通过大量扎实的蹲点调研和一线协商,市政协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增产增收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出“分类推进田块整合”“重构渠网路网”等多项建议,迅速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成为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的重要参考。

 

  在市政协积极助推下,2024年,北海市建设高标准农田20.55万亩;粮食总产达32.57万吨,同比增长1.32%,增幅位列全区第一。“以前收成要看天,现在旱涝保收,亩产增收50公斤以上。这高标准农田,建得值!”星岛湖镇农户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对政协工作最真诚、最有力的肯定。

 

  以多元聚活水,夯实“粮仓根基”

 

  “最大的拦路虎还是资金!没有‘活水’,再好的规划也是纸上谈兵。”在北海市政协组织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一针见血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瓶颈所在。

 

  如何破解资金难题?市政协以“金点子”破局,力推构建“财政+金融+市场”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自治区政策支持,保证财政补助力度;另一方面,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探索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吸引央企、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在市政协持续跟踪监督下,北海市乡村建设投资集团作为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主体之一,创新推出“投贷联动”机制,制定《北海市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先建后补”融资创新实施办法》,构建“政府平台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利用实施主体自筹和上级奖补资金撬动金融资本,争取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支持;整合小型水利、灌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资金,形成聚合效应,集中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多亏市政协牵线搭桥,我们一次性获得国家农发行18.91亿元授信额度,资金难题迎刃而解!”北海市乡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以机制谋长远,攻克“管护难题”

 

  “‘三分建、七分管’,长效机制是关键。”针对以往部分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的问题,市政协通过提案推动完善管护机制,提交了《强化灌区渠道建设与管护 助推北海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做好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半篇“文章”的建议》等多件提案。

 

  在广大委员持续协商监督下,全市实现建后管护与项目建设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原则,逐层压实县、乡、村及经营主体各方职责。全面建立“日常管护+专项维护”长效机制,实行“巡查—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配备巡查网格员,确保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在资金保障方面,建立县、乡、村资金共担机制,整合节水收益、结余资金等纳入管护“资金池”,实现“以田养田”可持续运营。

 

  此外,市政协还建议构建农田管护动态监测机制,加快“数字农田”建设,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目前,北海市依托全国农田建设监测平台和“一张图”信息化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设施状况,智能预警管护需求,实现全周期“一网统管”。

 

  截至2024年底,北海市签订管护协议120份,落实管护经费149.91万元,设置网格员148名,覆盖并保障了106万亩农田良性运行,132个行政村从中受益。一系列举措有效破解了“有人用、无人管”的困局。

 

  “下一步,北海市政协将继续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撂荒地复耕、乡村文旅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多元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北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真正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双增长’目标。”北海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