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健铭赴来宾市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时强调 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守好国家“糖罐子”
- 2025年“政协工作八桂行”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启动
-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5次专题学习
- 何辛幸率队赴重庆市、湖南省考察
- 钱学明出席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提出 共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生动局面
让边境群众尽享医改红利
——崇左市政协建言助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记事
□ 本报通讯员 韦佳金 赵世碧
“医共体实质性融合进展缓慢,‘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的管理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下不去、留不住’,专业力量薄弱制约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各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互不联通,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
这些一线声音,源自崇左市政协近年来聚焦边境群众“看病难”问题,在助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中收集的真实反馈。面对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迫切期待,崇左市政协深入调研、广纳群言,在实践中探索契合边疆实际的医改新路,为打通边境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注入政协智慧、贡献政协力量。
打破体制机制梗阻,激活医共体改革引擎
“医共体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崇左市政协委员直击问题关键,提出一系列精准建议。致公党崇左市基层委员会经过深入调研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机制,充分激活医保“指挥棒”作用;探索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包干机制,深化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从“保治病”向“保健康”转型,打造独具边疆特色的医共体模式。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崇左市政协委员黄灵文指出,要以市人民医院、中医壮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龙头,推进分级诊疗落地,实现市县乡一体化管理,促进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多部门协同推进医共体建设,切实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在实践层面,崇左市政协委员、市中医壮医医院壮医科主任王贵成分享了基层探索的经验。“要建设联盟专科科室,精准帮扶基层卫生院,整体提升服务能力。”他介绍,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市中医壮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开拓医共体建设新路径:与天等县宁干乡卫生院签订中医专科联盟合作协议,在江州区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医共体分院——通过医疗技术、服务与管理的有效延伸,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送医上门”的便利惠及更多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院救治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攻坚的任务。”崇左市政协委员赵小凤提出,必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建设,支持场所升级与设备购置,补充人员编制,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失衡现状。
构建人才培育生态,筑牢基层医疗根基
人才是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支撑。面对基层医疗“招不进、下不去、留不住”的困境,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崇左市科协提出系统性方案:拓宽引才渠道,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以事业平台凝聚人才、培育人才,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与归属感。这一方案与基层政协委员的思考高度契合。
崇左市政协委员、宁明县爱店镇党委书记杜睿建议,通过打造人才小高地,采取“送出去进修、请进来授课”“传帮带”等方式分层分类培养人才;依托医共体安排基层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业务指导,切实提升技术能力。此外,还可探索讲学、短期聘用、人才租赁,以及通过BOT模式打包引进学科团队等多元化引才方式,为基层医疗注入新鲜血液。
崇左市政协委员蓝智、王虹则聚焦编制与待遇等现实问题,建议变“被动等待”为“主动破局”,在深化医校合作、定向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打破招聘限制,通过单独招聘、增加招聘频次、简化招聘程序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下沉基层;制定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绩效收入分配机制,妥善解决医务人员养老问题,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优质规范的医疗护工服务,既能减轻患者家属负担,也能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质量与效率,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崇左市政协委员、宁明县政协秘书长黄华正将目光投向医疗护工队伍建设,建议明确护工的准入条件、培训标准与职责范围,设立专门监管机构,既保障护工合法权益,也为医疗质量筑牢“防护网”。
据统计,围绕基层医疗人才建设,崇左市政协委员先后提交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20多篇次,为医改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撑。
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共享边境健康红利
在崇左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市政协的持续推动下,委员们的建言正逐步转化为具体实践,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我们持续推动技术、人才、管理优势下沉边境一线,让边境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红利。”崇左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梁世雄介绍,针对边境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与凭祥等边境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在技术下沉、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作。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边境医疗力量。
“在2025年崇左市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上,带状疱疹疼痛管理、拔罐技术等实操课程,赢得了64名村医的一致好评。”崇左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政协的平台优势与委员的专业建议,为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与方向指引。
2024年全面推行的“县级骨干驻基层”机制,已选派156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驻守乡镇卫生院。他们不仅承担日常诊疗工作,更主动扛起“带队伍、管业务”的责任,将先进理念与技术“扎根”基层,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目前,经过持续努力,崇左市已全面完成医共体组建工作,基本构建起“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其中,凭祥市组建统一法人医疗集团,整合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及18个村卫生室,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龙州县采取“一套班子、三块牌子”模式组建县总医院,在保留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独立法人资格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发展与资源配置。这些扎实举措,正逐步化解群众“看病难”的焦虑,让健康保障的“安全感”触手可及。
“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改革难题,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智慧与力量。”崇左市政协副主席冯艺刚表示,履职为民是政协工作的初心,让边境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是政协始终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