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在线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关注 > 正文
协商下沉 履职见效——昭平县政协打造“政协来协商”品牌侧记
2025-10-1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协商下沉 履职见效

——昭平县政协打造“政协来协商”品牌侧记

□ 刘伟勇

 

  “困扰我们许久的茶叶加工厂用电问题,通过政协组织的‘板凳协商’解决了,政协真的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近日,在广西绿水千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着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变压器,公司负责人陆红英感慨道。这是昭平县政协精心打造“政协来协商”工作品牌,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昭平县政协以“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政协来协商”品牌,有效破解了基层协商平台缺失、委员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等难题,使政协履职更深扎基层、更好服务群众,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政协动能”。

 

  破题:瞄准痛点建体系

 

  “过去,群众有诉求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反映渠道,委员履职也大多集中在会议讨论层面。”昭平县政协主席张贤才坦言。为改变这一状况,昭平县政协将“政协来协商”品牌建设作为核心抓手,探索形成“123456”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协商向基层延伸制度化)、坚持两项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搭建三类阵地(委员工作站、议事室、流动议事点)、规范四个流程(议题征集、调研、协商、成果转化)、推动五个结合(多种协商形式、线上线下、专家群众、计划与相机、协商与监督)、建立六项机制(党组统筹、领导带头、分片包干、委室牵头、委员领头、闭环管理),系统构建起基层协商体系。

 

  截至目前,昭平县政协已按“八有”标准建成乡镇委员工作站12个、村(社区)工作站2个,在南宁、粤港澳大湾区及茶叶、美食等重点领域设立联络站3个、工作站2个,同时灵活设置流动议事点40余个,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协商阵地就建在哪”。

 

  实践:委员一线解民忧

 

  “速生桉种植不仅影响水质,还会导致土壤退化,得赶紧想办法管控!”今年上半年,昭平县政协在调研中发现群众对速生桉种植问题反映强烈,随即启动“相机协商”机制,组织林业领域委员、企业代表、环保专家与县林业局面对面座谈,最终形成“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引导产业调整”等7条建议,被纳入县林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昭平县政协推动委员走出会议室,深入基层一线,变“坐而论道”为“起而行之”。通过“委员轮值制”“履职纪实制”等机制,明确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进站开展两次活动,提交一份基层调研报告或民生建议,使委员主动深入群众问需问计。

 

  “以前撰写提案更多依靠查阅资料,现在经常走进田间地头,提出的建议更加贴近实际、反映民意了。”县政协委员、养蜂技术指导站站长陆超丽深有体会。她今年提交《关于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正是深入走访9个乡镇、访谈50余户养蜂户后形成的,目前相关建议已被县农业农村局采纳,并着手推进蜂蜜小镇建设。

 

  实效:群众获得感提升

 

  “协商不是‘走过场’,关键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昭平县政协副主席龚红梅介绍,为确保协商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县政协建立了“协商—交办—督办—反馈—再协商”的闭环管理机制,对协商成果实行台账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并由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分片督办,适时开展“回头看”,推动协商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这一机制的保障下,一批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城城东、城南入口环境通过协商督办得到有效整治;关于新建公办学校运营的协商,推动县政府投入资金完善教学设施并补充教师;围绕八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协商,更是促成总投资超十亿元的深加工项目落地,预计可带动数千农户增收。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昭平县政协通过“政协来协商”平台已累计开展各类协商活动118场次,推动解决基层问题188件次,协商意见落实率达到98%,较以往显著提升。“有难题,找政协协商”日益成为当地群众和企业的普遍共识。

 

  “我们将继续完善‘政协来协商’工作机制,推动协商触角向更基层、更细微处延伸,让政协履职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助推发展的坚实力量。”县政协主席张贤才表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