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召开2025年第二十次会议
- 费志荣到南宁市慰问优秀教师代表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 孙大伟主持
-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黄俊华率队赴甘肃、青海两省考察
奋楫逐浪天地宽
———钦州市政协深入实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委员行动”
□ 本报通讯员 黄华文
汽笛长鸣中,1271辆来自重庆的长安汽车在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陆续驶入“长发隆”滚装船,即将跨越山海运往中东市场。而它们启航的码头旁,钦州市政协“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专题协商会的标语仍清晰可见——从港口作业效率提升到跨境数据互通,每一步都凝结着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
钦州市政协着眼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紧扣经济建设重点,深入实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委员行动”,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贯穿履职全过程,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政协制度优势,交出履职高分答卷。
智库赋能 聚焦“双循环”把脉开方
“聚焦石化、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构建‘订单培养—技能认证—就业服务’全链条体系,通过新建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全力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议市政府联合商务、交通等部门,重点推进与头部船务公司的战略合作,争取北美、欧洲核心航线加挂钦州港,以提升枢纽地位,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今年初,钦州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调研,这场聚焦“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资政实践掀起竞献真知灼见的热潮:市政协发动全体委员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便利地”献计活动,收集40余条“金点子”直报市委、市政府;围绕同一议题,组织市政协常委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并问计于东部先进地区,经过专家精准研判,最终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自治区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和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市政协聚焦“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钦州片区建设”提出的一批前瞻性建议跃入决策视野;围绕“投资便利化”形成的5篇社情民意信息报市委、市政府,4篇获主要领导批示——政协建言真正转化为政策推力。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市政协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议题,组织界别委员开展协商议政。委员们针对影响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形成的“亟须革除政策壁垒,让综保区企业渡过难关”等5篇社情民意信息报市委、市政府后,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和转化。市政协引导委员发挥岗位和专业优势,开展政策宣传宣讲,为200多家企业深度解读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专家讲得透、政策听得懂,这样的宣讲真解渴!”市政协委员黄君仪在聆听政策宣讲后感慨道。
市政协围绕“贸易物流畅通便利化”议题,组织委员深入平陆运河、龙门大桥、钦州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调研,助推钦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聚焦委员关注的重点,市政协精心挑选涉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升口岸环境、打造特色商品进口集散基地的多件提案开展办理协商,助推开通钦州港与越南海防港跨境“直通船”航线,在全国率先实现港口和铁路系统数据实时对接。
协商聚能 夯实“双循环”坚实基础
钦州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重大战略和关键议题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全力助推钦州市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通过高位对接,积极服务全国政协、自治区政协就“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北部湾大宗产业基地建设”等议题开展调研、视察,为钦州赢得更多高层关注与政策支持。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开行钦州港始发中欧班列、争取铁路运价下浮政策等关键问题持续发声,多项建议获全国政协调研组采纳。市政协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九个突破行动”一线,全年开展各类调研协商和提案办理活动43次,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7条。通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等方式,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智慧,特别是通过对《关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的提案》进行持续跟踪办理,成功推动50余家水果进出口企业落户钦州。
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支点。市政协主动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建设”重点课题调研,提出的产业发展、江海联运作业区布局等建议获自治区政协领导肯定性批示。同时,聚焦运河沿线城乡居民供水安全保障,组织多部门座谈协商,形成2篇高质量社情民意信息直报自治区决策层,成功推动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钦州干线应急水源纳入城市重要水源规划,为长远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是巩固拓展“双循环”优势的关键之举。市政协迅速响应市委要求,组建高规格专题调研组,构建“1+6”调研体系,明确13个重点方向,围绕打造面向东盟的化工原材料基地、平陆运河开通后交通优化与供水安全等议题,广泛联动部门、专家和委员开展深度协商,发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每一份建议都承载着对钦州未来的深切期盼与深入思考。
服务增效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13日,钦州市政协经济委联合多家单位,依托“政协委员税务服务工作室”创新举办“金税联动稳外贸”主题活动,推动中国建设银行钦州分行、桂林银行钦州分行与出口企业签订融资授信协议,成功发放广西首批“出口退税收益权质押贷”280万元,这一金融创新举措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率先落地。
钦州市政协精准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着力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为“双循环”注入强劲动能。精准助企纾困。市政协深度参与壮大实体经济调研服务,紧盯企业发展堵点难点,深入项目和委员企业走访,推动解决一批实际困难。同时,引导委员主动投身招商引资一线,参与引进或投资项目39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例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以商招商”主题,组织对8家商会开展专题调研,倾听企业诉求,助力解决实际问题。
金融赋能是服务实体的关键抓手。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中金融专家优势,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联合开展“精准加力稳外贸”走企问需活动,为小微企业解读政策、破解融资难题。通过平台赋能,为广西园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争取授信1.1亿元;开展“陈皮金融服务基层行”活动,为10家企业及19户农户实现现场授信近5000万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政协委员联络站、招商联络点等平台功能持续释放,成为政企沟通“连心桥”和招商引资前沿阵地。通过召开招商项目“落地见效”协商推进会,委员们围绕配套基础设施、交通优化、产业政策等关键问题建言咨政,园区部门现场回应、明确解决路径,有效推动了项目落地。据统计,今年1-7月,钦州港片区委员及所在单位参与引进、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额达22亿元,为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