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召开2025年第二十次会议
- 费志荣到南宁市慰问优秀教师代表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 孙大伟主持
-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黄俊华率队赴甘肃、青海两省考察
“边境公路”成为“富民纽带”
——崇左市政协协商建言G219边关旅游经济带建设
□ 本报通讯员 韦佳金 邓 微
“边境的侨民、侨胞是融通中外的‘文化使者’。侨文化交流中心若能与旅游串联,既能让侨乡故事传得更远,又能为旅游业发展添一把火。”
“边境村落的侬峒节、花婆节藏在深村人未识,要是能搬上文旅舞台,肯定能成‘爆款’。
“从明仕田园的碧波竹影、德天瀑布的跨国银练,再到花山岩画的千年图腾,顺着G219国道串起来,就是一条能让边民腰包鼓起来的‘幸福长廊’。”
……
近日,在崇左市政协举办的“花山在协商——着力打造国道G219边关旅游经济带,推动产业兴、边民富”界别协商座谈会现场,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政协委员、工商联代表以及沿边县(市)政协、侨联、市直单位负责人等围坐一堂,手持调研数据、带着基层呼声,为让G219国道(崇左段)从“边境公路”变成“富民纽带”,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崇左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展开了一场火花四溅的“头脑风暴”。
崇左,这座矗立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城市,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枢纽。G219国道(崇左段)533公里的边境线,一头连着祖国腹地的广阔市场,一头牵着东盟国家的资源禀赋。这条蜿蜒的公路,不是发展的“末梢”,而是得天独厚的“前沿”——沿线散落着德天瀑布、明仕田园、花山岩画等世界级文旅资源,聚居着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还分布着多个归侨聚居区,“边、山、水、文、侨”交织出独一份的风情。
但这份“天赋”的释放,仍需破解不少“梗阻”。座谈会上,与会者坦言,边境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部分路段的连接线还未完全贯通,景区周边的旅游厕所、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仍有缺口;本土旅游市场主体多是小作坊式经营,缺乏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跨境旅游合作还停留在“点对点”观光,未能形成“线连片”的深度体验;不少民俗资源、侨乡文化仍“养在深闺”,业态创新不足导致吸引力打了折扣……这些堵点,既制约着旅游经济带的成形,也让“边民富”的愿景少了些“加速度”。
“旅游不是‘面子工程’,得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尝到甜头。”崇左市政协常委、大新明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平凭借多年深耕边境旅游的实践体会直言。他见过一些地方跟风建古镇、仿民俗,看似热闹却没了“魂”,最终落得“游客不爱来,村民没收益”。“崇左的魂在‘边’和‘特’,明仕田园的壮族民居不能改成千篇一律的网红民宿,德天瀑布的跨境风情不能简化成‘拍照打卡点’。”他建议,要锚定“游客体验+边民受益”双目标,围绕“边关风情、民族韵味”做文章。比如,在沿线村落保留壮家吊脚楼原貌,让村民参与民宿经营;在景区设置“边民手艺市集”,卖壮锦、竹编时讲述背后的故事,既减少同质化,又让旅游红利实实在在流进村民口袋。
“‘边’的地缘优势,要靠‘侨’的人文纽带串得更紧。”市政协委员、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韦志兴接过话头,崇左有不少归侨聚居村,老侨民的房子还保留着东南亚风情的骑楼廊柱,侨胞的亲友网络更是遍布东盟各国”。他提议,整合归侨侨眷的闲置民居,打造“侨乡风情民宿集群”,民宿里摆上侨胞带回的老物件,让游客住进去能听到“侨胞下南洋”的故事,品尝越南春卷、壮家五色糯米饭的“融合味”;联动海外侨团,通过侨胞的社交网络推广G219国道旅游线路,让“侨元素”既成旅游亮点,又成边民增收的“新路子”。
“民族传统节日,是最鲜活的文旅IP。”市政协委员、市壮族博物馆陈列会展部主任梁清翻出手机里的调研照片——那是去年侬峒节时,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对山歌的场景,画面里的热闹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些节日不是‘老古董’,是能‘活’起来的。”她建议,把侬峒节的祈福仪式改成游客可参与的体验项目,让游客跟着村民学唱“农事山歌”、亲手插下“祈年稻”;将三月三歌节与“跨境歌圩”结合,邀请越南边民共唱山歌,再配套推出“节日文创盲盒”,把歌圩里的绣球、壮锦纹样印在文创产品上。“让传统节日从‘村民自乐’变成‘游客共玩’,既能让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也能让文旅产业有奔头。”
座谈会上,工商联代表提出,“扶小引大”培育市场主体,既通过补贴、培训帮边民开起小民宿、小餐馆,又引进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开发深度项目;侨联干部建议,加强跨境旅游设施衔接,比如在硕龙口岸附近建“中越双语服务中心”,方便游客通关、咨询;基层文旅工作者则提议,在沿线完善“农耕体验区”,让游客跟着边民种甘蔗、摘茶叶,再把体验成果做成伴手礼……一条条建议,既有对“产业兴”的谋划,又有对“边民富”的牵挂。
“G219边关旅游经济带的打造,得下好‘一盘棋’,让各方力气往一处使。”崇左市政协副主席吴爱红提出,要紧扣自治区旅游产业布局和崇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边、特、融”三个字做深做透。“边”要突出跨境开放,联动东盟做活“两国风情”;“特”要挖深民族文化、侨乡资源,做出别人学不来的特色;“融”要推动交通、文旅、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让公路不仅是通道,更是“资源连接线”。要针对堵点“精准开方”。比如,针对基础设施不足,推动市县联动把景区连接线、旅游服务区纳入重点项目清单;针对边民融入不够,探索“村集体+企业+边民”的收益分配机制,让边民通过土地入股、参与服务等方式稳定增收。市政协将以民主监督“盯紧落地”,定期跟踪规划实施、政策兑现情况,组织委员实地察看项目进度,确保每一项部署都能落到实处。
“最终要让这条边境路,不但结出产业兴旺的‘经济果’,也开满民族和谐的‘文化花’,让沿线边民的日子,跟着这条路一起越走越红火。”随着各界智慧的汇聚、各项举措的落地,这条蜿蜒在西南边陲的公路,终将成为一条串联起产业、文化、民生的“富民纽带”,让“边民富”成为边关旅游经济带最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