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政协机关党组召开2025年第二十次会议
- 费志荣到南宁市慰问优秀教师代表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 孙大伟主持
-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黄俊华率队赴甘肃、青海两省考察
红色引擎激活履职动能
——灵川县政协以党建“四融合”提升工作质效
□ 石 琦 莫建杨
“请帮我提炼总结灵川县政协创新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效,写工作总结需要素材……”很快,“灵川政协”微信小程序的AI问答窗口经过快速分析,便将近年来相关民主监督活动及成效精准提炼呈现。这一便捷高效的场景,是灵川县政协党组积极顺应“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趋势,主动融入数字时代,以党建引领推动政协履职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灵川县政协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理论学习、阵地建设、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提案办理等履职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的“智慧含量”与“民生温度”。
融合理论学习筑根基
县政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党组领学+常委深学+委员普学”学习体系,创新开设实践教学、周一专题学习、“每日60秒微学”等多形式学习课堂。充分依托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旧址等红色与廉政教育资源,开设委员实践教学课堂;紧扣“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的要求,开设周一人工智能学习课堂,集中观看《数智之道》《智造中国》等专题片10余部;打造“每日60秒知天下”微课堂,通过企业微信群每日推送时事新闻,加强思想引导,提升委员政治敏锐性和履职能力。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抓学习,在今年全会期间,县政协主席为全体委员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委员履职技能提升”专题辅导。2024年以来,县政协共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履职培训等46场次,推送新闻600余条,切实引导委员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人工智能知识融入知情明政、协商议政全过程。
融合阵地建设促履职
县政协推动党建工作与履职平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全新打造集成DeepSeek模型的“灵川政协”小程序,构建政协知识库,实现在线智能问答,破除信息数据壁垒;建立全体委员企业微信群,设置聊天工具栏,便捷接入小程序模块,将党建引领嵌入线上履职环节。在18个乡镇(社区)委员联络站(室)设立“党员委员先锋岗”,选派20名党员委员担任指导员,发挥“领头雁”效应,增强基层履职平台实效,构建“一站一室一岗”线下实体矩阵。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广泛收集民意,开展党员委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2024年以来,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60余条,编辑信息简报17期,推动解决八里七路路灯安装、汽车城停车难等民生问题36件。
融合协商议政谋发展
县政协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建立“党组点题、专委会破题、委员解题”协商机制。2024年经县政协党组研究选定艾草产业、充电桩建设等7个重点议题,由党员委员牵头组建调研专班,开展协商议政42场,提出建议57条,推动示范种植艾草500余亩、新建充电桩216个、培育电商带头人20名。加强提案办理协商,实施“党组成员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党员委员牵头督办提案”机制,对上一年未办结提案开展“回头看”,力促提案建议落地见效。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超99%,有效助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就业等民生实事落地。
融合民主监督解民忧
县政协坚持履职为民,紧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针对12345政务热线工单落实难问题,由党员委员牵头组建10个民主监督小组,通过现场查看、部门协商、会议讨论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解决小区停水、井盖凹陷等问题116个。聚焦“舌尖上的安全”,创新实施“云端监督”,党组成员牵头联合职能部门,对2家餐具消毒企业、26所学校食堂、73家餐饮店操作车间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助推行业规范提升,打造“放心碗”“放心食堂”“放心饭店”。围绕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开展专题协商监督,推动灵川在桂林市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全覆盖,相关案例获全国奖项;通过政协合作建成8个示范性老年活动中心,带动全县老年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
县政协通过系统推进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政协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更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