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咏梅出席自治区政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学习座谈会
- 孙大伟深入崇左市龙州县调研时指出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泛凝心聚力
- 自治区政协机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辅导会举行
- 孙大伟在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指出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持续涵养优良作风
- 何辛幸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 筑牢社会发展“安全线”
- 刘咏梅深入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构建“四维联动”体系 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南宁市政协开展监督性视察活动侧记
□ 本报通讯员 徐振林 李艳明 李良燕
协同育人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资源不平衡如何精准破解?六月邕城,一场关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度调研在南宁展开。南宁市政协组织视察组深入兴宁区、邕宁区、良庆区的学校、社区、医院和服务平台,围绕“家校医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监督性视察,以“机制协同化、资源均衡化、服务精准化、参与社会化”为主线,探寻筑牢心理健康防线的路径。
现状扫描——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实图景
在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视察时,“一生一档”的精细化管理让委员们眼前一亮,学校通过动态记录学生心理状态,成功地干预了多起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在邕宁区龙象社区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方法,帮助离异家庭儿童重建心理安全感的案例,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写照。
然而,走进广西12355青少年服务台,热线铃声不断响起,工作人员日均接听近百通心理求助电话;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诊室外,家长们带着孩子排起长队,折射出青少年心理问题依然比较严峻。尽管近年来南宁市已建成超千所家长学校,并打造38个规范化站点,19个案例获全区家庭教育优秀案例,数量居全区首位,但在实际运行中,家、校、医、社各环节仍存在诸多堵点:家长参与度与专业性不足,部分家长未关注到孩子异常行为信号;家校信息互通多依赖线上平台,心理动态推送频率低,且内容偏标准化,缺乏个性化分析;学校与医院因信息壁垒,陷入反复评估的僵局;基层卫生院精神心理诊疗能力薄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防护普遍存在空白和盲点。
破局之策——
“家校医社”四维联动的解决方案
如何推动“家校医社”协同育人从物理叠加走向深度融合?政协委员们结合监督性视察,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校长方万生建议,优化医校合作,政府协调医疗机构与学校建立就诊“绿色通道”,派驻精神科医生入校指导心理干预,并提供复学评估建议;培育社区力量,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团队,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针对拒诊的学生,开展家庭干预及社区上门辅导。
市政协委员、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副校长吕海华建议,通过分层分类开展家长培训,推广家庭心理自助工具,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供给;完善家校信息互通与联合干预,强化社区资源枢纽功能,健全“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实施“心理教师县域支持计划”,通过“市管校聘”“银龄讲学”等方式,向县域学校派驻专职心理教师,优化专业人才配置。
市政协委员、南宁市兴望小学校长黄槐贤呼吁,建立市级“家校医社”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协同机制;打通信息共享与转介通道,制定协作规范与复学评估标准,形成闭环机制;按师生比为乡镇中小学配专职心理教师,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力量。
在邕宁区龙象社区,一本《儿童心理异常识别图鉴》搭配“忆社区”小程序,让家长通过扫码即可获得心理自测工具和亲子沟通课程,这一创新模式为心理服务普及提供借鉴。委员们建议,将其在全市推广,并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社区网格员+心理教师+志愿者”结对帮扶机制,每月开展入户心理评估;在社区设立青少年心理服务站,确保家长在遇到问题时能快速获得专业支持。
“亲子冲突时,您会先倾听还是先讲道理?”在12355服务台的家长课堂上,这个问题引发众多家长深思。视察组指出,家长既是协同育人的关键力量,也是当前最薄弱的环节。为破解家长参与难题,委员们建议创新动员方式:在城市社区开设家长学校“晚班”“周末班”,通过“南宁云课堂”同步直播课程;在农村地区,依托“妇女儿童之家”,组织讲师团开展“赶集式”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心理危机识别技巧。
针对部分家长存在的“病耻感”,视察组建议媒体开设专栏,讲述心理问题康复故事,引导公众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视为“心灵感冒”;同时建议医院进一步优化学生就诊流程,设立绿色通道,以高效、友善的服务消除家长、学生的顾虑。
政协担当——
聚焦学生心理健康的履职实践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既是民意汇聚的“连心桥”,更是政策落地的“助推器”。其“协商一监督一落实”闭环工作机制,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更是把“问题清单” 转化为“民生清单”的关键路径。南宁市政协从2024年聚焦“关注关心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口协商,到如今深入城乡一线的监督性视察,目的是确保协商成果落地开花,切实打通从意见提出到问题解决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完整且高效的工作链条。
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关乎民族复兴的根基。市政协副主席潘永钟在视察总结时指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需持之以恒、深耕细作的系统工程。要持续追踪“问题清单”到“履职答卷”的转化轨迹,推动“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品牌建设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同频共振。政协委员要紧盯协同机制落地、资源配置优化等关键环节,把履职实践与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紧密结合,推动构建“四维联动”体系,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