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在线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关注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样本——河池市政协“五步工作法”助力60家企业破困局
2025-07-10 | 来源:广西政协报

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样本

——河池市政协“五步工作法”助力60家企业破困局

□ 本报通讯员 黄 炼 赵正勇

 

  近年来,河池市政协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委员行动”为抓手,创新搭建“政企面对面・服务直通车”平台,通过机制创新、调研破题、协商聚力、督办问效、委员赋能“五步工作法”,推动60家民营企业的土地置换、欠款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这场由政协搭台、政企唱戏的生动实践,不仅让企业发展的“堵点”变“通途”,更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样本。

 

  机制破题:从“零星问诊”到“系统诊疗”

 

  “过去企业遇到问题像‘无头苍蝇’,现在有了政协搭建的平台,问题解决有了‘路线图’。”河池市德鑫混凝土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共同心声。

 

  2024年初,河池市政协敏锐捕捉到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难题——沟通渠道不畅、问题解决低效。市政协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创新推出“政企面对面・服务直通车”机制,构建起“调研摸底—清单管理—座谈协商—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体系。该平台打破了传统政企沟通中“企业被动反映、部门被动解决”的模式,通过制度化设计将分散的企业诉求纳入系统化解决轨道。

 

  在市级层面的示范引领下,河池11个县(区)在半年内全部完成平台搭建。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已累计召开座谈会23次,形成“周周有走访、月月有调度、季季有座谈”的常态化机制。这种“政协牵头、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协同模式,犹如为民营企业安装了“问题导航系统”,使土地置换、欠款等“老大难”问题首次有了明确的解决时间表。

 

  调研筑基:170个问题清单背后的“精准画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解决方案。”河池市政协将调研作为破题的关键一环,构建起“市领导分片走访+工作组一线摸排+工商联分类梳理”的三级调研体系。

 

  在宜州区,政协委员们深入广西嘉凤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调研时发现,这家租用厂房20余年的企业,因用地确权问题迟迟无法扩大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更是无从谈起。类似的困境在河池并非个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全市累计收集梳理出170多个企业困难问题,涵盖土地审批、历史遗留债务等多个领域。

 

  “我们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对问题进行分级分类。”河池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性问题由统战部、工商联直接协调解决,而像河池市宏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土地置换五年未兑现这类跨部门、跨周期的复杂问题,则被列为座谈会重点攻坚任务。这种“精准画像—分类施策”的调研方法,让每个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田”和“破解钥匙”,为后续协商奠定了科学基础。

 

  协商聚力:一场改变企业命运的“圆桌会议”

 

  2024年3月14日,河池市举行第一期“政企面对面・服务直通车”座谈会。在市政协会议室的圆桌上,两家企业代表与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平起平坐”,当面陈述诉求。这种“零距离”沟通打破了传统政企互动的层级壁垒,让问题解决从“背靠背”变为“面对面”。

 

  会议现场,企业代表直言“政府修路征用土地五年未置换”的难题,相关部门当场拿出土地规划图纸进行测算,分管领导现场敲定解决方案。“没想到政府领导当场拍板,承诺一个月内启动置换程序。”河池市宏泰房地产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起第二期座谈会的场景仍难掩激动。那次会议由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不仅解决了该公司的土地置换问题,更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示范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每次座谈会都邀请市纪委监委领导列席,这种“协商+监督”的双轨模式,既保证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又强化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座谈会协商解决的问题中,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占比达43%,最长的遗留时间超过10年,“直通车”平台俨然成为破解陈年积案的“金钥匙”。

 

  督办问效:从“会议纪要”到“落地见效”的闭环管理

 

  “光开会不落实,等于画饼充饥。”河池市政协深谙此道,创新建立“限时交办+台账管理+首问负责”的督办机制,让“会议纪要”真正转化为“企业笑脸”。

 

  在河池市德鑫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案例中,企业因“未批先建”认定被勒令停产整改,这一问题在座谈会上达成解决方案后,市政协立即启动督办程序:3个工作日内发出交办函,要求牵头单位一周内提出办理意见,两周内初步办结。“没想到政协比我们还着急,每周都打电话跟踪进度。”企业负责人说,在政协的持续督办下,搁置两年的问题仅用15天就得到妥善解决。

 

  这种“钉钉子”精神体现在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广西众信置业有限公司的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由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局科长赖开福牵头督办,他不仅协调部门召开5次专题会,还亲自带着图纸到现场勘测定界;广西嘉凤丝绸有限公司的用地确权问题,在政协委员邓绍槟的推动下,宜州区委主要领导两次带队实地办公,最终使困扰企业20年的确权问题得以解决。

 

  据统计,通过台账管理的60个已解决问题中,平均解决周期较传统流程缩短60%,企业满意度达98%。这种“协商—督办—反馈”的闭环管理,让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说了不白说、提了就管用”。

 

  委员赋能:双循环中彰显“政协力量”

 

  在破解企业发展困局的实践中,政协委员不仅是平台的搭建者,更是问题解决的“操盘手”。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的界别优势和专业特长,形成了一支覆盖经济、法律、自然资源等领域的“攻坚先锋队”。

 

  市政协委员石宝岳身兼市工商联副主席,从座谈会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全程参与,被企业称为“最懂我们需求的协调员”;宜州区政协委员邓绍槟得知广西嘉凤丝绸有限公司的困境后,不仅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还推动区委主要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用“委员提案+领导督办”的组合拳打通堵点;更多像赖开福这样的委员,利用自身专业背景,在政策解读、手续办理等环节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委员行动”激活的不仅是个体能量,更是整个政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河池市政协将委员参与情况纳入履职考核,建立“委员领办—部门协同—企业评价”的激励机制,使132名政协委员成为服务企业的“移动窗口”。这种“委员在一线、协商在一线、成效在一线”的工作格局,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了独特的“政协力量”。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