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辛幸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织密应急处置“防护网” 筑牢社会发展“安全线”
- 刘咏梅深入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 以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第八期“委员经济沙龙·微协商”活动侧记
- 彭健铭赴东兴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时提出 聚焦特色产业 绘就边境幸福村新画卷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 自治区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开幕 孙大伟主持
“民情日记”里的民生答卷
——天等县政协以实干书写履职为民新篇章
□ 本报通讯员 黄胜松
夏日的艳阳抖落满身碎金,为广袤的椒乡大地披上金色的外衣。在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的田垄间,该县政协委员潘秋知正俯身指导村民管护三叶青幼苗,她手中那本卷边的“民情日记本”,已成为天等县政协委员今年走村入户的“标配装备”。自2025年1月天等县政协启动委员履职“民情日记”工作以来,这本带着泥土芬芳的日记本串起了这样的数字:走访群众160多人次,记录社情民意信息70多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34件……广大政协委员正用沾满泥土的笔尖书写新时代的履职答卷。
一本日记连民心
“人们常用‘八山一水一分田’形容土地匮乏,但在我们进结镇品力村、孟养村、天南村和爱乐村,用‘九山半水半分田’来形容都不为过。这几个村过去种棵玉米都要搬几块石头,更不用说拿出更多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了。现在好了,通过镇里的政协委员联络站牵线,我们与结安村结对,以‘飞地’模式租下70多亩土地种植甘蔗,明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增长就有盼头了。”天等县进结镇党委副书记农保禾的感慨,源自县政协委员陆福康“民情日记”里密密麻麻的“结对方案”。作为进结镇政协委员联络站站长,陆福康的日记本上记录着:“品力村、孟养村可以与临近的龙凤村、民元村结对发展‘飞地经济’推进甘蔗种植,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爱乐村可以与临近的结安村结对发展‘飞地经济’”……11个工作日,这些墨迹便化作200多亩土地租赁协议,为品力村、孟养村、爱乐村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天等县政协探索构建“四步闭环”委员履职工作机制:委员走访日记—站长分析研判—下沉协商议事—跟踪督办落实。一本本“民情日记”打破了过去社情民意“碎片化收集、阶梯化上报”的困局,赋予委员联络站站长“急缓研判权”,通过县政协班子协调督办,让群众诉求驶入解决“快车道”。在福新镇,“民情日记”里“春耕缺水”的预警催生了选解村大屯、布果屯2处应急水源工程;在天等镇,记录“托管机构良莠不齐,缺乏规范管理”的页面变成了“责任主体明确,市场监督管理、公安、消防、住建、卫健、教育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规划图。
“有些字迹被雨水晕开了,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清晰。”天等县政协主席方向阳翻阅着委员们的“民情日记”时感慨。这些日记里既有铅笔勾勒的产业规划草图,也有钢笔记录的方言土话。如今,天等县6个界别委员联络站和13个乡镇委员联络站的“民情日记”已组成独特的“民生数据库”:红、黄、蓝等不同颜色的字体,清晰标注着教育、医疗、环境等不同民生主题;下划线的数量从一条到三条,分别对应缓办、急办、特急办理;在部分条目下画的圆圈,标注着事项的办理进度,一个圈代表已受理,两个圈表示正在推进,三个圈意味着办结;群众满意度则通过笑脸符号个数直观呈现,让每一条社情民意都有迹可循。
为民解忧显担当
“多亏政协委员把我们的烦心事写进了‘民情日记’,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龙岩社区搬迁户梁道明指着小区入口处新建的货物装载棚感慨道。这个占地80平方米的铁皮棚,是天等县政协通过“民情日记”机制促成的民生工程。此前,县政协委员冯有强将就业帮扶车间夜间装卸扰民问题记入“民情日记”,县政协一周内组织就业帮扶车间业主、社区楼栋楼长、社区工作队、天等镇党政负责人等召开协商协调会,落实在社区入口空地建设货物装载铁皮棚,既保障企业物流需求,又还居民夜间安宁。
以“民情日记”助解群众忧心事的故事还有很多:在都康乡伏德村,龙文(地名)山弄里的380亩甘蔗因上半年旱情严重面临绝收的风险,县政协委员马荣象通过“民情日记”上报旱情,县政协随即发动委员捐款3万元购置抽水设备,铺设输水管道,让“救命水”流进这片蔗田;在宁干乡黎明村明屯,县政协委员黄河强发现孩子们双休日沉迷手机的现象较为严重,用“民情日记”传递诉求,县政协迅速联动委员与乡贤发起捐赠行动,利用闲置教学点摆上图书,购置多样器材供孩子们学习和娱乐,引导孩子们走出“手机世界”……
“委员履职‘民情日记’工作启动以来,县政协先后妥善解决村集体土地流转后村民继续占地耕种事件3起,化解各类矛盾17件。”天等县政协副主席何志杰说。
双向奔赴聚共识
在天等县,委员的“民情日记”不仅是记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更是梳理政策落实堵点,化解群众认知偏差的“金钥匙”。该县政协委员利用本地人方言优势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处员”,通过下沉基层走访、开展座谈交流,既能精准捕捉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领域的实际困难,更能敏锐发现政策宣传中的盲区,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消除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
这种双向互动形成凝聚共识的强大合力。依托委员“民情日记”,县政协先后在小山乡胜马村探索建立“两代表一委员”组合联动发挥效能工作模式,即以党代表作为第一方阵,发挥领导组织带动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第二方阵,发挥议事协商、民主监督作用,打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乡村治理、产业振兴的“组合拳”。
“‘民情日记’不仅记录了百姓冷暖,更书写着新时代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答卷。天等县政协将坚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引领,持续深化这项工作,让‘有事好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满硕果。”方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