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在线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关注 > 正文
春茧开秤日的笑声——凌云县沙里瑶族乡蚕茧春收首日见闻
2025-05-24 | 来源:广西政协报

春茧开秤日的笑声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蚕茧春收首日见闻

□ 本报通讯员 沈 默 刘宗升

 

  5月15日清晨,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那坝村蚕茧收购站门前车水马龙,一筐筐雪白的蚕茧在晨光中泛着银辉。随着首筐原茧过秤登记完成,沙里瑶族乡2025年蚕茧春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果卜村蚕农李泰富驾驶满载340公斤蚕茧的三轮车驶入站点,望着电子屏上跃动的数字——单价42元/斤、金额28560元,他黝黑的脸庞绽开笑容:“种桑养蚕这条路,走对了!”

 

  此情此景,是凌云县采纳政协建议,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凌云县政协连续多年围绕“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党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和加工企业听建议、摸实情,直指品种老化、技术滞后等痛点,提交了《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桑蚕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等7件提案。县农业农村局充分采纳政协建议和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联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桂蚕5号”等抗病性强、茧质优的原蚕品种,并通过“小蚕共育+方格蔟”技术推广,使单张产茧量从55公斤跃升至85公斤。

 

  “我们的蚕茧茧层率比普通品种高15%,每张蚕种能多挣800多元。这一变化,离不开县政协的持续助推和委员们的跟踪监督。”沙里瑶族乡桑蚕办主任杨胜良指着收购站内堆积如山的蚕茧介绍道。

 

  在定价区,县经济作物中心副主任黄和雨正与收购企业核对数据:“今年实行‘保护价33元/斤+品质溢价7-9元/斤’机制,均价达41元/斤,既保障蚕农收益,又倒逼品质提升。”这一机制最终达成“优质优价”共识,并促成“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落地。

 

  如今,沙里瑶族乡已建成3个县级原蚕饲养示范基地,创新“返租倒包”“统防统治”联农机制,带动周边桑园扩展至9000余亩。广西凌云县羽腾制丝责任有限公司更是投资建设自动化烘茧车间,将鲜茧加工能力提升至每日20吨,打通了“育、养、收、售、深加工”全链条。

 

  暮色渐浓,10余辆满载蚕茧的货车亮起车灯,如流动的银河蜿蜒驶向加工园区。据统计,首日收购原蚕151张,鲜茧9.9吨,产值突破80万元。在收购现场,凌云县政协主席罗胜明向蚕农们表示:“县政协将持续发挥‘协商在一线’作用,今年重点围绕桑蚕副产品开发、电商营销体系建设等议题开展深度调研,推动建设蚕桑文化体验园,让每根银丝都织出幸福滋味!”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