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推进会举行
- 孙大伟率自治区政协常委视察团赴南宁桂林视察
- 自治区政协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 钱学明率队赴湖北省、江苏省考察学习
- 自治区政协党组召开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黄俊华赴梧州市开展调研时提出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春茧开秤日的笑声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蚕茧春收首日见闻
□ 本报通讯员 沈 默 刘宗升
5月15日清晨,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那坝村蚕茧收购站门前车水马龙,一筐筐雪白的蚕茧在晨光中泛着银辉。随着首筐原茧过秤登记完成,沙里瑶族乡2025年蚕茧春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果卜村蚕农李泰富驾驶满载340公斤蚕茧的三轮车驶入站点,望着电子屏上跃动的数字——单价42元/斤、金额28560元,他黝黑的脸庞绽开笑容:“种桑养蚕这条路,走对了!”
此情此景,是凌云县采纳政协建议,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凌云县政协连续多年围绕“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党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和加工企业听建议、摸实情,直指品种老化、技术滞后等痛点,提交了《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桑蚕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等7件提案。县农业农村局充分采纳政协建议和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联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桂蚕5号”等抗病性强、茧质优的原蚕品种,并通过“小蚕共育+方格蔟”技术推广,使单张产茧量从55公斤跃升至85公斤。
“我们的蚕茧茧层率比普通品种高15%,每张蚕种能多挣800多元。这一变化,离不开县政协的持续助推和委员们的跟踪监督。”沙里瑶族乡桑蚕办主任杨胜良指着收购站内堆积如山的蚕茧介绍道。
在定价区,县经济作物中心副主任黄和雨正与收购企业核对数据:“今年实行‘保护价33元/斤+品质溢价7-9元/斤’机制,均价达41元/斤,既保障蚕农收益,又倒逼品质提升。”这一机制最终达成“优质优价”共识,并促成“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落地。
如今,沙里瑶族乡已建成3个县级原蚕饲养示范基地,创新“返租倒包”“统防统治”联农机制,带动周边桑园扩展至9000余亩。广西凌云县羽腾制丝责任有限公司更是投资建设自动化烘茧车间,将鲜茧加工能力提升至每日20吨,打通了“育、养、收、售、深加工”全链条。
暮色渐浓,10余辆满载蚕茧的货车亮起车灯,如流动的银河蜿蜒驶向加工园区。据统计,首日收购原蚕151张,鲜茧9.9吨,产值突破80万元。在收购现场,凌云县政协主席罗胜明向蚕农们表示:“县政协将持续发挥‘协商在一线’作用,今年重点围绕桑蚕副产品开发、电商营销体系建设等议题开展深度调研,推动建设蚕桑文化体验园,让每根银丝都织出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