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史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疍家传统婚俗,一曲生命的咏叹调
2023-02-22 | 来源:《文史春秋》

疍家传统婚俗,一曲生命的咏叹调

● 金沙江


北海疍家,一支被称为“水上吉卜赛人”的族群。他们撑船摇橹,落地生根,守望着蔚蓝广阔的北部湾,倚海而生,面海而旺,繁衍生息,演绎生命。其所形成的完整系统的疍家婚礼习俗,体现了北海疍家人对生命的崇拜,对情感的敬重,对生活的追求。与陆地族群的婚俗有很大区别的北海疍家婚俗,属于海洋生活习俗的一部分,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我作为在北方生活了50多年的内陆人,走进北海,走进疍家,我感怀他们在与大海荣辱与共的命运中,以民俗的名义,一代代上演着开创生活、推演历史、传承文明的大戏。尤其疍家与内陆居民迥然不同的婚俗,海味浓郁,情趣盎然,淋漓尽致地彰显出独特的风土人情、个性张扬和人文情怀。


疍家出嫁女

天下最幸福的新娘


黎明英、卢瑞明和洗成枝是北海疍家婚俗的主要传承人。疍家婚俗是他们人生经历和记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耳濡目染,他们把疍家婚礼的每一道细节、哭嫁的每一声韵律、喜宴的每一样菜品铭刻在心。

据介绍,截至目前最近的一场纯正疍家婚礼,是在1987年1月7日由上述3位疍家婚俗传承人亲自策划举办的。新郎是洗秀金,新娘为吴亚娇。他们还策划了2009年11月17日北海市在外沙举办的“第二届社区疍家文化艺术节——疍家人水上婚礼”。

说起传统的疍家婚俗,3位疍家老人总会心怀感动,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感慨那时的疍家出嫁女,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新娘。

黎明英老人眼里的疍家婚礼,就像一篇耐读的故事,有序言,有开头,有高潮,有结尾,环环相扣,节节细腻,引人入胜,精彩绝伦。

疍家婚礼的序言首先是托媒。疍家人曾一度被强行不许上岸,不许与岸上人通婚,所以,按疍家习俗,疍家子女长到十八九岁后,只能由父母托媒人在疍家族群内介绍婚配。未订婚的女孩家在船尾放置一盘花,男孩家在船尾置一盘草,以此招媒人撮合婚事。媒人摇只小船,从这家船到那家船,撮合姻缘。撮合同意了,便举行订婚仪式。男孩父母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给算命先生算出八字,由媒人向女方家传达。女方父母提出可钱可物的“身价银”,为订婚彩礼。要有四鸡、四鹅、四海味。四海味为虾米、鱿鱼、八爪鱼、墨鱼,还要有龙香、椰子、伴郎烛。鸡鹅海味每样不多不少一定是四份,是要图个“四四四(事事事)吉祥”,三四一十二意为“生死一世爱”,即新娘是新郎的爱,新郎是新娘的爱。龙香取祈福之意,伴郎烛意喻为未来的男人出海照亮航线,椰子是要把小日子过得甜到心里。这种氤氲“海的味道”的彩礼单,与陆上族群充满“山的气息”的彩礼单有很大的不同。

订婚作为婚礼前奏曲,充满疍家人对生活美好的祝福和期待。

订婚后,开始进入婚礼程序。黎明英说,传统疍家婚礼要在5天做15件事,每天有每天的事情,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地把婚礼推向高潮。表现了疍家人热爱生活、珍惜情感的情怀。

婚礼的第一天,有两件事情要做,即“送日子单”和搭婚礼棚。当年,新郎洗秀金家搭婚礼棚的前一天,就用一张大红纸,写上嫁娶的具体日子和时辰,早上七八时就派家族中有名望的人,把“日子单”送到新娘吴亚娇家,沟通确定婚礼时间。送日子单时,新郎家要给新娘家备上礼品,猪肉、鸡、糖子、饼干、茶叶、酒各一对,以示敬意。吴亚娇家接到日子单后,开始为女儿出嫁做好准备。

疍家人为女儿准备嫁妆,最简单的也要有一套新衣服和单件上衣,叫上头衫,或出面衫。亲朋以制作疍家衣的布匹为贺礼赠与新婚人。按制作单件的疍家衣来决定送赠的长短,一般是以五尺布制一件上衣。新娘子会特地选用红色的棉布制作疍家衣,充当新婚礼服。按照疍家风俗,每个疍家出嫁女,家人都会送六尺衫布作为嫁妆。新娘的嫁妆制作成红色的婚衫和有花边的裙子,新郎装则是制作成高领空钮扣的上衣和黑色长裤子。

送日子单的人返回后,新郞家开始动手搭婚礼棚,新娘家的婚礼棚要比新郎家的晚半个小时才搭。

搭婚礼棚时,先要鸣放鞭炮,接喜到家。然后新郎家要在婚礼棚正中位置,挂上一面绣有吉祥图案的“红囍布”横披,写上新郎的名字。挂横披主要有3层意思:一是让人知道此家有喜事要办;二是搭个喜庆的台面给客人助兴;三是摆酒席时,使参加喜宴的人有一个遮阳挡雨的地方。接着就要点燃长明蜡烛,安排能工巧手装饰接亲船只,悉数宴请亲朋。

就此,疍家婚礼的大幕徐徐拉开。

与第一天比,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比较多,共5件。用黎明英、卢瑞明和洗成枝这3位疍家婚俗传承人的话说,第二天婚礼开始进入高潮阶段。在十一二时之间,新郎要去给新娘家送成亲礼,也叫抽礼。礼物通常有酒、茶、槟榔、糖面、金银首饰、钱币;还有一块6尺至12尺的“大舅红”,也叫红花布;月饼礼要叠搭成塔状,名曰“女婿饼塔”,以及大饼小饼、糖果、猪肉和鸡。最重要的是要呈上迎亲贴,贴上有接亲的日子。

抽礼时,新郎家要派出几十名身着盛装的姐妹,十几只甚至数十只小艇连在一起,张灯结彩,每人手捧一份礼品,不多不少,要38份,38到底有何讲究,众说纷纭,但宗旨就是一个:喜庆吉祥。长长的送礼队伍,乘船而来。新娘家出动众多姐妹排成长队施礼恭敬迎候,接过礼品,在船上逐一摆成一排。按照疍家规矩,经过一番点算,后面的几份礼物象征性地取一点,这叫“有剩”,然后回给新郎家,为“回礼”,可谓骨肉姻缘一海亲,图个大吉大利共有共享。

长长的送礼队伍乘船告辞,热烈浓情的场面,引人投来羡慕的眼光。

最能体现疍家人“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理念的莫过于采花仪式。黎明英老人介绍,“采花”一般要在中午前进行。新郎家挑派生育子女多的大嫂大姑到码头、岸滩去采摘鲜花。一对新人如果希望婚后生男孩就多采白花,希望婚后生女孩就多采红花。采花人全程有人撑伞遮护。他们希望用采得的这些望海花,祈福他们的生命之果,表达疍家人为大海薪火传承、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景。疍家婚礼习俗中的“采花”环节一直延续至今。

夜幕降临,海风习习,涛声唱和。这时,新娘家是另一番情形。他们要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抽(送)一个花篮送给新娘,名为“坐夜盒”。盒子里放有糖、水果、饼干等食品。坐在“坐夜盒”上,新娘就坐上了今后与海为伴的幸福生活。

这一晚,新娘不得睡觉。女客云集厅堂,个个炫服金饰,人手一折扇,轮番双拜神主,然后围坐一堂。钗光鬓影,笑语喧哗。或讲古说文,或谐语相谑,或歌谣对答,或纸牌戏博。最不能少的是新娘的亲朋要与新娘尽情歌咏。姐妹们拿一把纸扇遮住嘴或脸,依次演唱。她们唱喜悦唱幸福唱别绪唱亲情唱友情,仿佛要把生命唱得透透亮亮的,直至深夜尽欢始散。

据史料记载,咸水歌中的“叹家姐”“哭嫁歌”等就来源于“坐夜盒”这个仪式。

之后,新娘和姐妹们要围坐一起吃送行饭,也称为拜饭。传说有膜拜神仙祖宗之意,膜拜“下凡”仙姬,又称“拜凡”。

第三天,进入婚礼的高潮部分:接亲。良辰吉时一到,新郎家请来媒人和自家嫂子,在鸡鸣时分划着花团锦簇的迎亲小艇,带一些糕点、蜡烛、米酒和香火来新娘家接亲。

碧澈的海面,接亲船队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小艇连在一起,用红布搭起凉棚,迎着朝阳,声势蔚为大观,驶往新娘家。梳着滑髻的新娘,穿着裙摆绣有五彩垂线的黑裙,拜辞祖先神主和家长尊辈,头盖遮羞红布,边哭边唱,由喜娘背着,簇拥登上迎亲小艇。伴娘一边打伞遮护,一边撒米,撒一路祝福。据说,撒米与传说中的桃花女与鬼谷子斗法有关。新娘家根据送亲女伴人数多少分乘若干艘小艇,拥簇鱼贯徐行。

这时有一项活动不可或缺,名为“玩媳妇”,可谓疍家传统婚俗的一大特色。娘家人扯着船缆绳挽留新娘,与艄公进行“小艇拔河”,艄公们在同一小艇上向反方向“对划龙舟”。嬉笑打闹半个时辰,在喜炮鼓乐声中,小艇启航,驶向新郎家。一路歌声四起,鞭炮齐鸣。可谓波光照粉黛,欸乃衬歌声,有如洛神凌波,歌仙击节,万舶争窥,千棚竞睹,海港喜气洋洋。

接亲船“以船代轿”的壮观场面,成为海上难得一见的一道风景。

这时,新郎早已在候船上望眼欲穿迎候良久。他伫立船头,头戴喜色小帽,帽子左右两边各插金钗;肩上斜挎耀眼的红布。当接亲船渐渐驶近,鞭炮声、锣鼓声、咸水歌声,响成一片,不分彼此。接亲船和迎候船两船船头相接对吻的那一刻,喜庆声浪涌向高潮。

当新娘跨上迎候船时,新郎站在船沿,一边伸手挽住新娘的手,一边拿一把扇子轻轻敲打新娘的脑袋3次,以示“三声(生)疼爱”。

没等新娘在婆家的婚船上坐稳,更热闹、更喜庆的“闹洞房”开始了。陪伴新郎接亲的人,亮开嗓子呼喊歌唱,用力摇晃婚船,溅起海浪,“颠船贺喜”。有些力气的同龄人,更为张扬,抱起新娘在围拢的人群中抛来抛去,尽显“抛新娘”的花样。这些类似陆上人家“闹洞房”式的嬉戏,把新郎新娘弄得头晕目眩,以此验证一对新人海上劳作能力,彰显疍家人职业文化的特色。

这些活动过后,新娘便正式踏入婆家,拜堂合卺,张筵款客。疍家婚礼酒席“全是鱼”,寓意夫妻婚后捕鱼丰收,生活幸福。

成婚这天,接新娘的船要船头对船头。疍家人与岸上人家不同,不兴三朝回门。把新娘接回新郎家,新娘还要再回到娘家船上,对自己的长辈(父母、兄嫂等)斟茶,这叫“回脚宝”。吃完饭后,再回到新郎船上。按照疍家习俗规矩,结婚当日,新娘不能吃新郎家的饭,就算男女家相距远的,新娘也要自己准备干粮,如饼干之类作饭,意思是一日不吃两家饭。

晚上坐高堂时,新郎、新娘要跪在地上,等那对红烛点完才能起来。

疍家新娘婚后,一定要到新婚满月的时候才能回娘家。新郎父母要买两条糖,让新娘带回娘家。新娘回到娘家,把头洗干净,然后再把两条糖带回新郎家。这叫“回门”。

疍家婚俗中还有一项如同成年礼的仪式,一对新人做“脱学”,也叫“脱契”。据传承人说,脱契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这一环节表示双方已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小时契神契人,现在脱开了,自己独立做人。

亲朋好友将一对新人围在中间,一边品饮香茗,一边殷殷祝福,祝贺他们从此长大成人,要独立做人出海了。脱契后,一对新人把“平安符”一条一条地贴上雨伞,直到贴满为止。然后,再将“平安符”揭下来燃烧,将灰烬撒进一盆海水中。他们要用这盆水沐浴。浴后,要更新内外所有穿戴衣物,预示人生新的开始,前程吉祥安康。

然后就是“上红”和“拜堂”这两道环节。上红是在新郎身上系一条红带。上红的时候,亲戚大小围圈而坐,有的给金戒指,有的给金镯或玉镯,有的给布做被、做衣服,以此当作恭喜。新郎、新娘则用筷子挟青枣等水果给亲戚朋友们吃。拜堂首先要向祖公(神位)敬上3杯茶、3杯酒,然后上香9支。新郎、新娘双方再分别上香3支,并备3支放在一旁待燃续敬。接着,新郎或新娘往茶托丢“元宝”,意思是敬奉祖公。拜堂后,新郎便送新娘回娘家。

第四天,新郎家要在船上大摆酒,宴请宾客。一桌桌,尽是海的鲜味,海的样貌,海的排场。酒宴后,新郎捧水给亲戚朋友们洗脸,亲戚朋友便以红包酬谢,给个利是,礼尚往来。接下来还要打堂媒(摆茶),一对新人向老人和长辈敬茶、聊话,继而谢媒、谢众人帮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下午,便可拆除婚礼棚。拆棚之前,新郎要取一些米和花生撒上棚顶,再用棍子捅落,表示无禁无忌,大吉大利。

第五天早晨,霞光染透碧澈的大海,新郎驾船陪新娘回娘家,与前来探望的亲朋聚餐畅谈。饭后众人送一对新人返回。至此,婚礼才算完满结束。

在历史的长河中,渔船和大海教会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疍家群落,把生活最为华彩的乐段——疍家婚礼的内容和形式,演绎得浑然一体,吟唱得精彩绝伦。疍家传统婚礼是他们人生辉煌的盛典,是他们对生命顶礼膜拜的仪式。5天15道程序,将疍家出嫁女演绎成天下最幸福的新娘。


以歌当哭

哭嫁生命的幸福


如果说陆地族群婚俗特色讲究一个“礼”字,那么疍家婚俗钟情的就是一个“唱”字。用“唱”婚的唱,表达生活之礼,诉说生命之情。

疍家歌曲咸水歌,又称疍歌、蜒歌、蛮歌、咸水叹、白话鱼歌、后船歌、“叹歌兄”“叹姑妹”等,它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上是一个调。咸水歌源自生活、贴近生活,即兴创作,音调婉转、通俗易懂,反映了疍家人的劳动生活、思想感情,独具活泼鲜亮的艺术特色。

北海疍家婚礼传承人卢瑞明说,唱咸水歌对于疍家先人就像吃饭喝水出海一样。快乐了唱,伤心了也唱;幸福了唱,痛苦了也唱。他说,咸水歌本是疍家人男唱女答的情歌,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的小曲,咏男女恋情、叹生活艰辛,世代口口传唱沿袭下来,成为疍家最具特色的口头说唱文化。

传统的疍家婚礼过程处处都有咸水歌的咏叹。所谓“哭嫁”就是吟唱咸水歌,可谓“婚时以蛮歌相迎”。疍家婚礼中的“叹家姐”“哭嫁歌”“十月怀胎歌”“咕哩妹”等,不但曲调优美,而且歌词内容对后辈的道德行为也起到了较好的教化作用。

新娘出嫁前几天,足不出户,在家自哭自叹不绝。陪新娘的姐妹和伴娘等人也来日夜陪伴。陪嫁姐妹围着新娘,描眉涂唇;慈母为嫁女依依梳发,一会伴娘互叹,一会新娘独叹,陪嫁姐妹附和齐吟唱。感人的“咸水歌”“哭嫁歌”“十月怀胎歌”,大家声情并茂地叹唱,意为“叹家姐”。

“哭嫁”是疍家传统婚礼中的一出大戏,是疍家传统婚俗中最精彩的部分,新娘“哭嫁”实际是以歌代哭。通常是在夜深人静,风和浪平时兴叹。伴娘互叹、新娘独叹、婶嫂相叹、姐妹共叹。如果新娘聪明善歌、感情丰富,兼会唱会叹,内容不外是倾诉父母养育之恩、哀叹不能长待膝下之意,姐妹相处亲切、伤离惜别、寄情赠言等。后来又发展到一些关于添丁发财、吉祥如意、顺风破浪的内容;还有对家人的眷恋和不舍,对未来生活的担心;还有告诉自己的弟妹好好照顾父母长辈等。新娘的婶婶或嫂子也在哭唱中嘱咐新娘不要惦念娘家,嫁过去后好好侍奉公婆和丈夫,过好自己的日子。

船娘渔姬,咸集与闻,絮絮议评不休,十分哀婉动听。往往“叹”够10个通宵才罢休、才尽兴。

在婚礼进行过程中,海上常常是联舟成排,男女对唱咸水歌。他们常常献茶时唱,吃饭时唱。唱完了,大家吃饭;吃完饭,接着再唱。晚上一直唱到凌晨三四点。有时唱过三天三夜还余兴未尽。往往会吸引一些摇着船,唱着咸水歌来助兴贺喜的陌生人,即便互不认识,热情的主人也会给他们分散烟酒和糕饼,对唱一阵咸水歌。

特别是婚礼傍晚,众多的亲朋驾舟齐聚新郎家赴喜宴。数十只船艇泊在一起,船头相对,用红布搭起凉棚。口齿伶俐的新娘一边敬茶,一边唱咸水歌,收取盘茶红包。然后喜宴才可开始。沸沸扬扬,欢声笑语,唱歌逗乐,场面热闹,一直至深夜方才摇舟散去。俨然成了一场疍家的说唱小型文艺晚会。

北海疍家婚礼传承人卢瑞明这样唱道:

大姐当头无歌(哥)可唱,

茫茫大海苦涟涟,

细虾小鱼来抵饥,

停船下来又无锠(撑船)。

如果唱好日子,是这样唱的:

红日照面我金盆洗手,

镶牙验收我后开金口。

如来见礼笑眼眯眯,

老竹织筛无用眼皱皱。

搬镜梳妆我见妹子照面来,

老虎哄人你笑淫淫。

老牛耕田我不睬你这一套,

快行快走无中你的这一捶。

疍家至今仍保留着新娘面临与父母分离而哭唱几天才出嫁的“叹家姐”曲调、对新郎进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两大“咸水歌”系列。哭嫁其实是唱嫁,只是唱的调子是一种哭腔。以哭当歌,以哭为乐,以哭为喜。她们以歌当哭,哭嫁的是生命的幸福。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年青人的审美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使原生态的疍家咸水歌失去生存环境,加之缺乏足够的保护措施,会唱咸水歌的老艺人相继去世,咸水歌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疍家人的咸水歌,疍家人渐渐也不再去唱,老年人只是唱在自己的记忆里了,或许有什么特殊的节庆需要,他们才唱一唱。


以海为台

演绎与陆上族群别样的婚礼


  咸水歌唱出了疍家婚礼大海的情韵。咸水歌每首只有两句,每句以七言为主,两句都押同一个韵,上句押仄声,下句阳平声,这是固定的格律;唱的时候,问字取腔,句中可加入衬词和称谓衬词,尾句拉腔,不管衬词多少,节拍须以七言句等同,连同民间器乐欢奏,都有别于陆上婚礼进行曲。声情并茂的叹家姐,曲调多姿多彩,或悠扬流畅,或亲昵委婉,或悱恻缠绵,或清纯甜美,完全是海风、海韵,海的味道给疍家婚礼点缀了音乐的亮点。咸水歌其实就是北海疍家人海上劳作的劳动号子,是对守望大海、面海而旺、繁衍生息的抒情。

——以船为轿,接送疍家生活的幸福。与陆地不同,以舟楫为家,以海踏路的传统疍家人的接亲工具不是车马,而是船艇。花团锦簇的“接亲船”展现了“以船代轿”的壮观场面,彰显疍家婚礼独具一格的绚丽风采。陪伴新郎接亲的人,往往在兴致高涨之时用力摇晃婚船,“颠船贺喜”“抛新娘”。疍家的浪漫、豪放如浪如潮喧闹不息。接亲过程中,“玩媳妇”也独具北海海上婚俗特色。接亲后娘家人扯着船缆绳挽留新娘、与艄公进行“小艇拔河”,艄公们在同一小艇上反方向的“对划龙舟”……这一形式类似于陆地族群婚礼中的“闹洞房”,又不同于那样的“闹洞房”。疍家人“闹洞房”式的嬉戏,是让新娘坐在船上,搅动海浪,感受海浪颠簸的体验,目的是教育疍家儿女,要胜任海上劳作;把新郎新娘弄得头晕目眩,向人们证明新郎新娘的海上劳作能力,这体现了疍家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职业文化。

——场面精彩,彰显大海儿女生命的昂扬。船上迎亲的、看热闹的共贺同乐。当接亲船经过的时候,大家便会从船舱里取出锅、盖、盆等替代锣、鼓、钹,进行即兴敲打,营造婚礼的喜庆气氛,祝福新郎新娘。以大海为台的疍家婚礼,有着大海一样的宏大气势与动人的精彩,彰显大海儿女生命的昂扬。

——盛况绵长,体现出疍家人对生命的敬重。疍家婚礼从“送日子单”到“宴宾”到“拆棚”,双方祝福吉祥安康,完满结束,前后经过15道仪式和程序,总共历时5天。其间,男女双方多次往来,情意连绵,这是区别于陆地婚嫁的又一个独特之处。还有一个习俗可看作是婚礼的延续:婚后,女方要戴一种用花格布做成的“猪嘴式面具”或“珠笠”,一直要戴到生第一个小孩时才取掉,后来改为最多戴一个月,以示一对新人的相亲相爱。

传统的疍家婚礼看似复杂繁冗,但或许就是这些细节的丝丝入扣,精雕细刻,才使漫长而短促的人生丰腴出记忆和愿景的精致质感。

疍家人将婚礼奉为他们人生独一无二的辉煌盛典,作为自己对生命顶礼膜拜的仪式,抒发灵性,歌唱情爱,崇尚生命,淋漓尽致地表达幸福和快乐。


疍家传统婚礼

与时俱进的历史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北海疍家渔民从船屋到疍家棚,到别墅住宅,他们的命运和生活有了一次华丽的转身,随之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疍家后人的婚礼已由“以船代轿”改为“以车代轿”。婚礼的环节也大为简化。就像有一首疍家民歌是这么唱的:

改革开放二十年,

疍家生活大变迁。

骑上摩托算什么,

开着轿车去游仙。

在与时俱进的时代,一个族群民俗不免会遇到冲击,甚至是被遗忘,但是这种民俗里蕴含的历史文化的血脉,不但不会就此根断,还将默默地滋养我们走向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金沙江,北海市文联作家)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