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绍川率自治区政协委员视察团赴北海视察
- 何辛幸率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学习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座谈会上提出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自治区政协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
- 黄俊华深入贺州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时提出 加强南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 彭健铭率队赴安徽省、山西省考察学习
点亮非遗之美
——记百色市政协委员黄海珍
□ 本报通讯员 韦晓燕 潘小妮 张路欣
今年中秋夜,边城靖西市的壮锦大道、龙潭湿地公园和锦绣古镇等街区花灯璀璨、游人如梭,兔子、战车等各式各样的花灯照映出一张张喜悦和幸福的脸。
“中秋花灯的工艺花样百出、五彩缤纷,许多花灯是靖西有独特的制作工艺。”百色市政协委员、靖西市政协委员、靖西市实验小学教师黄海珍介绍,靖西壮族花灯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了解并从事花灯制作的人很少,认真去传承传播的人就更少。
在年轻一辈的眼里,花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工制作,殊不知其中含有很多古技法。面对技艺断层和流失,黄海珍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带领孩子们从幼儿开始接触、了解、学习。为更好保护传承技艺,黄海珍把靖西壮族花灯文化编绘成了一本手工制作的书籍,作为校本课程在靖西市各个学校推广。她还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会上安排一些手工的培训课,希望更多的年轻老师也能担起这份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责任。
黄海珍还致力于农民画的传承,也将农民画编写进书籍,并教授农民画绘画。“什么是农民画,为什么叫农民画,农民画有什么特点?”这是黄海珍经常要解答的问题,农民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画种,它的画面色彩很鲜艳、构图不拘泥,而且人物的动态描绘也不需要很专业。
黄海珍不仅立足岗位,走进各校园,开展培训活动,传授制作技艺,积极投身于靖西壮族花灯传承工作;她还结合自身工作和基层调研经验凝聚成一篇篇大会发言、提案、理论文章——《做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关于发展特色研学,把非遗项目融入研学课程的建议》《关注学生体质健康 着眼学生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实践与思考》。2023年,黄海珍提交的提案《关于把“非遗”课程融入学校课后服务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建议已转化成了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