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俊华率队赴贵港市调研
- 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开展“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三服务下基层”活动
- 民建广西区委举办“企业的纾困·新生与投资新机遇”主题荟
- 桂港中医手法保健技师公益培训班在南宁举办
- 全区政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钦州召开 黄俊华出席并讲话
- 全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在邕召开 徐绍川出席并讲话
勇当“领头雁” 托起“致富梦”
——记自治区劳动模范、武宣县政协委员何开峦
□ 杨振文 李 晨
何开峦 (右) 指导农民“立体式”发展哈密瓜
在2024年全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来自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委塘莲村的武宣县政协委员何开峦接受自治区领导颁奖。
作为政协委员、普通农民,何开峦始终把创业理想与带动群众致富紧紧联系在一起,默默奉献,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勤实践、勇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的新一代农民。中央电视台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报道了《致富带头人何开峦的故事》;新华社《我要带着大家一起富》栏目报道了何开峦的创业故事,光明网、中国扶贫网等30多家网站进行转载。何开峦带动村民通过种瓜、务工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律村先后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等称号。
发展扶贫产业
带动群众脱贫
何开峦初中毕业后,先后到广州、深圳等地务工。8年前,在参加武宣县“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返乡人才座谈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他以合作社(公司)为平台,流转村民的土地连片开发经营,牵头成立广西武宣百花山农业有限公司,并成立武宣县桐岭镇兴农哈密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武宣县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经济能人+集体经济+贫困户+合作社(公司)”四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发动群众入股种植哈密瓜、养殖生猪,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付给村民土地租金的同时,吸收200多名村民在公司就业,让村民实现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双重收入。吸收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310万元,签订入股经营协议,给贫困户分红。2017年至今,当地脱贫户获分红280万元。
加强品牌培育
赋能产业振兴
如何培育品牌推动环保绿色扶贫产业发展?何开峦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他注重与广西农业科学院联系合作,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种植品种上精选培优,引进抗性好、耐热性好、早熟的“桂蜜12号”等良种哈密瓜,不断实现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他采用“一藤一瓜”模式种植的哈密瓜,最大程度保证营养,而且甜度也比普通哈密瓜高,备受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他大胆尝试“立体式”发展哈密瓜种植,即利用不同品种哈密瓜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调配,配套轮作哈密瓜、菜椒、青瓜、圣女果。通过不断完善“从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公司出产的农产品品质稳步提高,哈密瓜90%以订单方式销往区内外大型连锁水果批发市场,“武仙味”成为地区知名农产品品牌。
为更好助推脱贫村三产融合发展,何开峦探索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式,在县城开设武宣县第一书记农产品产销联盟直营店,打造种养循环产销一体田园综合体,为迈向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持。2023年销售武宣脱贫村特色农产品396万元,和律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1.69万元。
坚守初心使命
推动乡村振兴
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委下安屯以前“十年九涝”,村民饱受洪涝之苦。大藤峡工程建设启动以后,在下安村前形成了一大片耕地抬填区,为该村建设种植产业基地提供了条件,但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经验、缺项目、缺市场。
在和律村成功带动群众通过种植哈密瓜脱贫致富后,2022年何开峦携团队进驻四安村,通过村民委牵头成立“富玉四安”哈密瓜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每亩1000元/年的流转抬填土地发展哈密瓜、菜椒、青瓜等四季果蔬种植产业。种植的360亩温室大棚特色哈密瓜、菜椒、青瓜陆续丰收上市,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农户腾出时间和精力发展其他产业增收或到基地务工,实现双重收入。至2023年,种植基地吸收120多名四安村及附近村民务工,每月发放工资35万元,四安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46万元。
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过程中,何开峦依托兴农哈密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富玉四安”哈密瓜合作社,先后与广西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与市县两级农业专家协作,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科技种植技能培训,年培训600余人次。目前,已经带动村民建立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2000多亩。
“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幸福……”这是何开峦当年返乡创业的初心,如今他依然躬耕田园守初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以赴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