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志荣赴藤县调研时提出 整合特色资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巫家世在自治区政协对口协商会上提出 预防出生缺陷 守护生命起点健康
- 自治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 孙大伟主持并讲话
- 钱学明到防城港、北海开展专题调研和民主监督活动
- 费志荣在自治区政协专题调研座谈会上提出 凝聚政协力量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孙大伟在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指出 汇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强大合力
从“解渴”到“涌泉”
——河池市政协协商献策打通优质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本报通讯员 黄 河 冉景峰
基层既是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强烈和多元。公共文化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质量参差不齐、供需不适配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浸润群众心田?这是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答题。
近日,河池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与会市政协常委、相关委员围绕“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议题进行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近年来,河池市以“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网络”“推动常态化开展特色惠民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完善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体系化保障”为抓手,逐步建立起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通道。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900多万人次;年均放映公益电影超17万场次,超78万人次观影;全市共建成村级(社区)农家书屋1675个,实现行政村100%覆盖,有效增强了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当前,河池市大部分基层地区仍然存在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不足、分配不均、实效不强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都安瑶族自治县政协主席覃舟建议,围绕“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文化强市”三大命题,坚持抓好“机制创新”“短板补齐”“特色引领”三项重点,全力推进优质文化直达基层实现“制度、能力、品质”三个升级,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送”与“需”存在温差、“上”与“下”衔接不够、“城”与“乡”仍有障碍,文化活水润泽基层的梗阻需要进一步破解。市政协委员、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朱琳建议,建立优质文化动态需求采集机制、优质文化直通直达机制、优质文化基层承载平台,让优质文化精准直达,滋养精神家园。
“我们不仅要将优质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更要把优质文化‘种’在群众心田,让文化种子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市政协常委苏翠芬提出,大力培育“专兼”文化队伍,着力打造“数字+场景”传播体系,积极探索“跨区域资源共享”路径,吸引更多群众从观赏者变成参与者,从台下观众变成演员,不断壮大基层文化力量,确保优质文化“送得下”“留得住”“种得活”。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宣传、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认真吸纳各位委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更好地向基层延伸,惠及广大群众。”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积极作出回应。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既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文化发展短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举措。”市政协主席黎丽指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持续跟踪关注、深入协商建言,从“精准化”切入、“常态化”破题、“长效化”推动思考,真正将优质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