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绍川率自治区政协委员视察团赴北海视察
- 何辛幸率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学习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座谈会上提出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自治区政协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
- 黄俊华深入贺州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时提出 加强南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 彭健铭率队赴安徽省、山西省考察学习
人工智能赋能广西实体经济融入东盟市场的策略研究
□ 王明凡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当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广西拥有沿边、沿海、沿江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其实体经济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在制糖、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领域底蕴深厚,近年来新兴产业也逐步兴起。
笔者认为,将人工智能与广西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以此驱动其融入东盟市场,不仅能为广西实体经济开辟新的增长路径,也能强化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对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强化政策扶持,精准产业引导
强化资金扶持。设立“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专项基金”,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广西实体经济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对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实现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相关产业规划,明确广西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集聚。同时,设立专门的政策咨询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和申请指导。
二、完善人才机制,加强引育结合
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广西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跨学科教育,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关专业深度融合。设立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基地,与区内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大人才引进。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面向国内外高薪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全方位生活保障。设立“海外人工智能人才工作站”,加强与国际人才交流合作。
三、加速基建布局,提升数字能力
加快网络基建。加大5G网络建设投入,加快实现广西全区5G网络深度覆盖,尤其是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口岸地区,满足人工智能设备数据传输需求。制定5G网络建设时间表,明确各阶段建设目标和任务,确保按时完成覆盖,实现所有重点工业园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强化数字服务。布局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提升算力水平,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提供多元化算力服务,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算力资源协同。设立算力服务监管机制,保障服务质量和数据安全。比如,针对性地引入国内知名云计算企业,在南宁建设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四、培育示范标杆,健全保障机制
打造示范企业。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广西实体经济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带动更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比如,柳州汽车企业入选示范企业后,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成为了行业标杆。
抓好项目试点。鼓励企业在与东盟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开展人工智能应用项目试点,在跨境电商、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标杆项目并推广经验。
强化法律保障。制定人工智能在广西实体经济应用的政策法规,明确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规范要求,参与制定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成立政策法规研究小组,跟踪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动态,及时调整完善本地政策。
五、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协同共进
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广西实体经济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项目,对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实现产业升级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加强基地建设。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基地,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入驻,加强园区内企业与广西本地实体经济企业对接合作,设立园区运营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南宁五象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已吸引20余家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入驻,与本地多家汽车、机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培育本土企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本地人工智能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资源。引导广西实体经济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广西。设立产业协同发展奖励基金,对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
六、深化国际合作,拓展交流平台
深化国际往来合作。推动建立广西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人工智能合作对话机制,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设立联合研究项目基金,支持双方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项目。
加强数据共通共享。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跨境数据共享中心”,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数据资源合理共享与开发利用。成立跨境数据管理专家小组,负责规则制定和协调工作,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共同制定数据跨境流动的加密传输、存储安全等标准。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