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俊华率队赴贵港市调研
- 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开展“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三服务下基层”活动
- 民建广西区委举办“企业的纾困·新生与投资新机遇”主题荟
- 桂港中医手法保健技师公益培训班在南宁举办
- 全区政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钦州召开 黄俊华出席并讲话
- 全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在邕召开 徐绍川出席并讲话
□ 岳非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特别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把握其所处的历史脉络、“两个结合”和“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进而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用“大历史”眼光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传承发展
1516年,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名著《乌托邦》横空出世,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此后,伟大的思想家们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建构,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曲折探索。直至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思想巨人才终于发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矛盾运动出发,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其最宝贵的理论品质和思想精髓就在于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事物本质、把握发展大势。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伴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苏联解体宣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也正因屹立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能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历史转折处,习近平总书记依然自信而雄辩地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鲜明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不可磨灭的思想伟力。
二、“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内涵极为丰富深刻的唯物史观,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显著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这告诉我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禁锢,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各项事业也必须在具体而非抽象的特定时空语境中展开。特别是当前美西方对我全方位打压遏制、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定时期,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保障民生福祉,进而提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压前行、锐意进取的底气、志气、骨气。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并不意味着与历史割裂、与传统文化割裂,恰恰相反,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培“根”铸“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治理资源,古人主张的民惟邦本、礼法合治、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改易更化等,都能给当今的治国理政以重要启示,天下大同的理念更是运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全球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耦合也有利于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自信自尊自爱,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御外部势力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与和平演变。
三、以“六个必须坚持”坚守真理、站稳立场、奋发踔厉、推进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凝结着高度的哲学思维,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必须坚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写好全面深化改革续篇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的道理学理哲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强大推动力量。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把人民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盯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就业质量、居住环境、收入分配、民主法治、生态保护等群众多元化需求,使改革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让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历史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现成的模式照搬,自信自立是深化改革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直面各种困难和挑战,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守正创新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规律。一方面,要以守正为创新明确边界和原则,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确保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和方法,特别是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和创新活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当前,要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好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确保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追着问题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改革开放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改革,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谋划。要推动不同领域改革之间的协同配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合力。要增强改革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充分考虑政策的前后衔接和相互配合,确保改革方向和目标始终一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式现代化以开放为鲜明标识,不断赢得改革话语权和主动权。要以为世界谋大同的宽广胸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系共青团百色市委员会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