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志荣率队赴北海开展委员调研视察活动
- 自治区政协召开十三届四次会议筹备工作动员会
- 黄俊华率调研组开展“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专题调研
- 十三届自治区政协举行第12期“同心”讲座 孙大伟出席
- 全区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陈刚提出工作要求 孙大伟出席并讲话
- 铸魂赋能 蓄力前行 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举办2025年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协商润民心 议事解民忧
——昭平县政协以“政协来协商”搭建为民办实事新桥梁
□ 本报记者 黄 骏 通讯员 刘伟勇
“坑洼路变平坦路,政协协商真管用!”昭平县昭平镇城西社区李大爷踩着新修的巷道,脚步格外轻快。这条曾经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积水巷道的修复工作,在昭平县政协“政协来协商”平台的推动下,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案例——干部与政协委员走进群众庭院,通过“共商共议”的方式,让难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昭平县政协依托“委员行动”与贺州“桂韵贺彩”品牌,以“政协来协商”为抓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协商民主的“种子”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阵地织网 民意触手可及
“有了委员联络站,在南宁也能找到家乡的人凝聚乡情、共谋发展。”南宁贺州商会会长陈修纯表示,通过昭平县政协委员(南宁)联络站,能够促进各方交流合作,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为家乡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过去,群众有诉求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反映渠道,委员履职也大多集中在会议讨论层面。”昭平县政协主席张贤才坦言。为改变这一状况,县政协按照“八有”标准,在12个乡镇、部分重点村(社区)以及茶叶、美食等重点行业和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南宁、大湾区等地,建成19个委员工作(联络)站,同步设立委员议事室,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联络点,让界别群众就近能反映诉求。
此外,昭平县创新设置40余个“板凳协商”“晒场协商”流动议事点扎根田间地头、居民庭院,让委员们在田间地头听民声、在晒场议销路,实现“群众在哪里,协商阵地就建在哪里,委员联系就跟进到哪里”。
县政协推行“线上+线下”“委员+群众”“计划+相机”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政协来协商”微信平台实现议题发布、意见征集、成果反馈全流程数字化,线下协商保障一定比例的界别群众代表参与。通过委员走访、线上征集等渠道,精准收集界别群众诉求,及时采纳落实界别群众的建议。
县政协2025年确定的53个协商议题中,群众诉求占比达60%,县城巷道改造、便民摊点规划等民生问题均通过协商高效解决,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制度保障 协商有章可循
“现在有了制度和程序约束,议题更精准、过程更有序、结果更实在。”参与协商的政协委员道出了有章可循的效果。
变化源于闭环制度的建立。县政协制定《“政协来协商”工作规则》,明确党组统筹、分片包干、闭环工作等六项核心制度,破解“谁来组织、如何推进”的难题。如今,制度明确“政协牵头、部门亮策、群众直言”,协商不再“各说各话”。
履职评价“指挥棒”让委员肩上有了实担子。县政协出台《委员履职评价管理办法》将参与基层协商次数、收集群众诉求质量、推动问题解决成效等纳入年度评价,与评优评先、连任推荐直接挂钩,激发委员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的转变。
监督选题程序化,让协商靶向更准。实施“群众点单、部门荐单、政协订单”议题生成机制、“限期反馈提案办理方案”的响应机制、“政协协商+县委和县政府督查”的督查机制,形成“议题筛选—协商组织—成果提交—办理落实—跟踪问效”的完整工作链条,确保协商全过程按步骤、按规范推进。
2023年以来,昭平县召开专题协商会118场,推动解决民生与发展难题120余件,协商成果转化率超95%,以“三化”建设实效提升了协商品质和效能,让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履职赋能 发展有力可为
在昭平,“政协来协商”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更是凝聚共识的“连心桥”。
县政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我为企业纾难解困”两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委员从“会议室”走向“第一线”,深入界别、贴近群众,在调研中察实情、在协商中献良策,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委员。
2023年以来,县政协组织委员深入134家企业,通过想办法、出点子、找订单、引客流、提技能、来协商等多种举措,为企业解决水电保障、资金周转、销售困难等问题152个。
此外,昭平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昭平油茶、昭平桂江豆豉鱼、黄姚豆豉粉、陈皮扣肉、黄精鹧鸪汤、举人蹄等菜肴一直是吸引游客慕名前来的特色招牌。县政将协商履职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既献计又出力,实施“美食赋能”工程,组织美食行业、文旅界委员走访民间老艺人,整理了30余项传统美食技艺。如今,11款美食列入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8款美食入选“国字号”地标名录,开发“昭平美食数字地图”,带动相关界别群众增收致富,以协商之力凝聚发展合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昭平县政协的探索,为县级政协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经验。”贺州市政协主席胡建华的评价,是对这份实践的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