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绍川率自治区政协委员视察团赴北海视察
- 何辛幸率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学习
- 钱学明在自治区政协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座谈会上提出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自治区政协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
- 黄俊华深入贺州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时提出 加强南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 彭健铭率队赴安徽省、山西省考察学习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政协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参与“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增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的意识,感悟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校园里,协商民主的“种子”正生根发芽
□本报通讯员 黄 炼 韦立辉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日前,第十二届全国暨首届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分会场)在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举行,在青少年学子中引发热烈反响。
这一活动的背后,凝聚着大化政协的履职担当,是该县政协引导青少年学生参与协商民主实践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这是提高协商民主质量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县政协的指导与助推下,大化高中的师生们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成为政协会议的嘉宾,沉浸式体验协商民主的全过程。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让协商民主理念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走进议政现场
——沉浸式体验协商民主
3月10日,恰逢大化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开幕。现场,一群身着整齐校服的青少年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继2024年之后,大化政协再次邀请大化高中师生作为嘉宾旁听会议——以青春版“协商”为“中国式民主”生动作注。
作为政协会议的嘉宾,师生们坐在会场里,认真聆听委员们的发言。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教育发展到乡村综合治理,每一个议题都关乎着大化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委员们围绕这些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各抒己见,让人充分感受到协商民主的魅力。
学生们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吸引,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委员,手中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个个要点。高二学生霍鑫慧感慨地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政协会议,今天来到会场,真正感受到协商民主是如此的真实和生动。委员们为了家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这种责任感让我深受触动。”
带队老师陆春林坦言:“带学生来参加政协会议,就是希望他们能近距离感受民主的氛围,明白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价值观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实践背后
——民主协商理念扎根助力
“让孩子们愿意商量、学会商量,商量出成果。”大化政协联合县团委、教育等部门推出这一创新举措,有着深远的考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协商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如何让这一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摆在教育者和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自治区政协委员、大化瑶族自治县政协主席潘慧华看来,重视青少年,就是着眼未来。“让孩子们从小教室走进会议室,从关心身边小事转向关注民生大事,让他们参与政协会议,就是要让他们从小接触协商民主,播下协商民主的种子。”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大化政协联合多个部门积极探索,精心组织大化高中师生团体参与各类民主实践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连续参加第十、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作为广西唯一一所中学队伍,大化高中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喜获“杰出提案奖”“杰出贡献奖”等十多项荣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准备模拟政协提案的过程中,师生们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他们走进社区,主动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诉求;走进企业,积极关注产业发展的瓶颈;走进乡村,认真探寻乡村振兴的路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
例如,在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提案中,学生们详细分析了当地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增加社区养老设施”“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有的放矢的意见建议,不仅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更展现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能力。
模拟政协履职
——收获荣誉与成长
大化高中师生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并非偶然。背后是师生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以及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学校专门成立了模拟政协社团,由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从选题策划、调研方法、提案撰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资料、调研经费等,为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中,大化高中带着《关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报告——以广西铜鼓文化为例》的调研报告和提案,全程参加了模拟委员通道、界别协商会议、提案集中展示等环节,并获得了组委会评选的最佳政协委员奖、最佳提案奖、最佳社团奖、最佳新闻发言人奖、最佳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团队奖、优秀领导力个人奖等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大会最后闭幕展示环节,21支学校代表队上台领奖,而大化高中是其中唯一的县域高中,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生们的成长与蜕变。带队参赛的指导老师直言,通过参与模拟政协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关注社会问题、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撰写提案和表达观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增强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的意识,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势,坚定了制度自信。”
意义影响深远
——培育未来的担当者
大化高中模拟政协活动之所以取得斐然成绩,中组部、教育部等“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中,挂任大化高中副校长赵树利作为思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牵头整合北京师范大学“托管”帮扶、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及本土教育资源,精心构建“调研—提案—实践”育人闭环,为学生搭建起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师生参与政协会议和模拟政协活动的实践,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思想观念方面,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学生黄滢滢说:“以前觉得国家大事离自己很遥远,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会更加关注身边的事情,努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调研和撰写提案,他们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与同学和老师的合作过程中,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对于学校而言,这一创新实践也为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化高中党委书记苏越表示:“通过参与民主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激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更多具有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如今的大化高中,经过模拟政协活动的实践,学生们“协商议事”的表达更流畅更从容自信,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说出想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协商民主的“种子”在这片校园里,已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