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花开别样红
——扶绥县政协“四进”活动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本报通讯员 蔡碧媛
扶绥县共有壮、汉、瑶等29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今年以来,扶绥县政协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委员优势,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委员行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瑶寨、进村屯“四进”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扶绥大地绚丽绽放。
进社区:传递团结温暖
“请帮我写这副春联”“能给我写2个‘福’字吗?”……2025年春节前夕,扶绥县政协在城南社区祥和新城小区开展主题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通过发宣传资料、组织游园活动、举办拔河及气排球比赛等形式,宣传民族团结理念。县政协委员、县书协主席周寅生等文艺界委员现场挥毫,为群众送出春联和“福”字500多幅。活动还得到崇左市亿冠生活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三哨黄仍酒业有限公司等5家委员企业赞助,送出红枣、洗衣液等奖品1800多份,惠及群众2000余人。
7月18日,在新宁镇百合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委员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宣讲,深入浅出地阐释其内涵与意义。县政协还联合司法局、卫健局等部门开展政策、普法宣传和健康义诊,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服务群众100余人次。委员进社区活动不仅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促进邻里和睦,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进校园:播撒团结种子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鱼网唱渔歌……”3月27日,在“三月三”民族文化艺术节上,扶绥县实验学校运动场内歌声飞扬。身着民族服装的县政协委员与20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展演,感受壮族传统文化魅力。县政协委员、县教育局副局长陈立敏现场讲解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成果《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一家亲》,师生们共同欣赏节目、参观手工作品展、品尝五色糯米饭等传统美食,其乐融融。
9月28日,在扶绥县民族小学,县政协委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采茶剧传承人姚文教授山歌《甜乡扶绥好地方》,孩子们在歌声中体会民族团结的深意。今年以来,姚文走进多所学校传授山歌、采茶戏15场,参与师生2000多人。委员们以文化浸润的方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进瑶寨:共绘团结蓝图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传统……”
4月的一天,县政协副主席饶桂胜带领委员走进柳桥镇那加村那蕾屯——一个深居高山密林的瑶族村寨。委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瑶族群众宣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大家还走进八角林和加工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路径,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委员进村屯,不仅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也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温暖情谊。
进村屯:共筑团结家园
“山中有树才有花,河中有鱼才有虾……”5月下旬,新宁镇塘岸村坛佑屯热闹非凡。县政协委员和老年大学文艺队表演的绣球舞赢得阵阵掌声。作为扶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坛佑屯群众也积极参与,表演了《唱支山歌颂党恩》《老汉同赞新风尚》等节目。文艺界委员现场教学壮族采茶剧,大家载歌载舞,欢声不断。委员和群众代表还共同参观村容村貌,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共商建设美丽家园、促进民族团结之计。
扶绥县政协通过“四进”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百姓生活。如今,在扶绥这片甜蜜的土地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描绘着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美好画卷。扶绥县政协主席邓瑞卿表示,县政协将继续发挥委员优势,凝聚共识与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 第 1 版: 要闻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 第 2 版: 精选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 第 3 版: 关注 助力边境发展 共筑边疆安全——百色市政协发挥优势助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 第 4 版: 导读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