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10-18
行业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分析——以《广西政协报》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服务政协履职为例
2025-10-1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行业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分析

——以《广西政协报》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服务政协履职为例

□ 毛龄欧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当下,传统行业纸媒因传播渠道单一、受众触达有限、技术应用滞后等客观弱势,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考验。如何补齐短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更好地彰显“专、特、新”传播优势,是行业纸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应对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广西政协报》作为服务广西政协工作的机关报,兼具行业报的专业属性与党报的权威属性,是全区政协系统新闻宣传和思想舆论的主阵地。本文以《广西政协报》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的创新实践为研究样本,探讨分析推进行业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同类媒体转型提供借鉴。

 

  一、行业纸媒的核心优势与转型动因

 

  行业纸媒深耕特定领域,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一是专业性与权威性突出,依托严格采编审核流程和深厚行业积累,在政策解读与深度报道上独具特色;二是受众集中于行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强,便于传播,且与行业主管部门、专家群体联系紧密,为多元服务奠定基础;三是作为党的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内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传播社会主流思想的重要渠道、重要抓手、重要阵地。这三者也构成了行业纸媒传播“专、特、新”的优势所在。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环境与传播语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行业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传播渠道局限于纸质端,受众范围难以突破行业边界;新媒体技术应用滞后,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体制机制灵活性不足,难以快速适配市场需求。由此,如何适应新业态、彰显新优势、展现新作为,借势转型升级、深化媒体融合、打造矩阵传播成为行业纸媒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融合价值对增强行业纸媒传播质效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传播范式为行业报转型提供方向。即时性与交互性重塑传播关系,打破信息发布的时空限制,实现传受双方即时互动,改变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模式;多媒体化与平台化拓展内容形态,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多元形式,传播中心从单一介质转向“两微一端”、网站等多元平台,要求媒体构建传播矩阵;用户导向与数据驱动优化传播策略,算法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数据分析洞察用户需求,提升内容用户粘性,这些特性为行业报突破发展瓶颈、扩大影响力提供关键支撑。

 

  新媒体为行业纸媒传播质效的提升注入关键动能,是纸媒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支撑。《广西政协报》融媒体传播矩阵,为纸媒提质增效、服务政协履职提供鲜活样本,核心在“靶向性赋能”。其依托后台大数据,分析委员关注的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议题,结合纸媒深度调研与新媒体轻量化解读,定向生产专题报道,提升政策解读针对性。还通过微信“委员履职故事”、公众号“提案速览”、网站“履职建言”板块,构建“一次采集、多端分发”网络,扩大履职成果覆盖面,既为纸媒供线索,又推动履职从“单向发声”转“双向互动”,将传播优势化为履职实效。

 

  三、《广西政协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广西政协报》以“一报(《广西政协报》)、一刊(《文史春秋》杂志)、一网(广西政协报新闻网)、一号(微信公众号)”为核心载体融合发展:报纸聚焦政协履职深度报道,刊物深挖地方文史价值,网站承载即时资讯传播,拓展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端口,打造覆盖“纸媒+期刊+网络+短视频”的多层次传播矩阵。实现影响力从纸质端到网络空间的跨越延伸:报社网站累计刊登政协工作动态、政策解读文章3185篇,数字报持续更新83期,两大平台总点击量达150多万人次,突破传统行业报“圈层传播”的受众边界,真正完成从“行业内传播”向“跨领域影响”的转型,将政协声音传递给更广泛社会受众。

 

  (二)推进内容产品的形态与叙事创新

 

  内容创作上,《广西政协报》摆脱传统纸质媒体内容形态束缚,探索多元化呈现方式。聚焦重大议题开展动态可视化创新,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围绕“向海图强”“产业振兴”核心主题开设委员访谈栏目,访谈内容制作成视频,网站与微信视频号同步发布,单系列浏览量达4万,获委员与读者主动转发,提升内容传播力;策划“协商成事”视频新闻专栏,可视化形式呈现基层政协履职成效,让抽象工作具象可感;活化历史资源,针对《文史春秋》杂志历史内容,制作并播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视频,将杂志文字记载的抗战故事转化为影像叙事,引发委员关注与热议,实现传统期刊内容的新媒体化增值。

 

  (三)革新内容生产与运营流程

 

  《广西政协报》立足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将全媒体意识融入“采、编、发”全流程,机制革新推动内容生产与传播效能双向提升。生产端,报社打破传统单一载体创作模式,探索“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布”的一体化运作机制:同一政协新闻线索下,采访团队同步完成深度素材挖掘,为报纸撰写聚焦委员履职故事、提案背后民生关切的深度报道,为官方网站提炼核心信息制作简洁快讯稿件,为视频号团队提供访谈片段、会议场景素材,剪辑成适配移动端传播的短视频产品,实现“一源多流”的高效内容产出,避免重复劳动,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运营端,报社主动引入技术手段赋能传播,将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应用于网站内容运营,优化网站页面结构与加载速度,提升用户浏览体验;定期监测内容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数据,动态调整运营策略,提高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曝光率与自然访问量。这种“内容+技术”双轮驱动的运营模式,让政协新闻传播范围更广、触达更准,提升政协工作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

 

  (四)强化“写摄播一体”的多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融合发展的核心支撑。《广西政协报》提出采编人员向“全能型”转型的要求,强调“写摄播一体”的技能标准——采编人员需具备现场拍摄、即时撰稿、快速上传能力。报社加强现有采编人员的新媒体业务培训,更新其新闻从业观念与采编制作手段,使其熟练掌握视频拍摄、剪辑、新媒体运营技能;优化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优秀新媒体人才,对具备创新能力与执行力的人才给予岗位、政策与待遇支持,持续提升团队的全媒体素养,为融合实践提供人力保障。

 

  《广西政协报》的融合实践表明,行业报与新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构建传播矩阵、创新内容形态、革新运营流程,既能坚守行业报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又能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为同类媒体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作者单位:广西政协报社)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