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8-30
秋色酿得乡愁浓
2025-08-30 | 来源:广西政协报

王文昌

 

  城里的秋,总是先被鼻子知晓。不知哪日晨起推窗,一股清冽干爽的气息灌入肺腑,带着点枯草微涩的凉意。这凉气像把细小的钩子,勾得人心头一空,思绪便无端地飘远了,飘向那片被秋色浸透的故土。

 

  故乡的秋色,是挂在屋檐下的。红辣椒一串串悬垂下来,饱满鲜亮,像凝固的火焰,又像农家日子攒下的喜气。金黄的玉米棒子编成粗壮的辫子,沉甸甸地坠着,每一粒都鼓胀着阳光的暖意。还有那切得匀称的萝卜条,雪白地晾在竹竿上,齐整如一道道朴素的门帘。它们密密匝匝地挤在秋阳下,默不作声地承接日头的烘烤和秋风的梳理。日头晒着,风儿吹着,它们饱满的汁水便一丝丝抽离,身子骨一点点收紧、变轻。这缓慢的抽离,仿佛光阴无声的酿造——将眼前这份沉甸甸的秋实,一点点风干,窖藏,酿成日后灶膛里升起的暖意,和饭桌上那口踏实的滋味。

 

  目光掠过屋檐投向村口,晒谷场是秋日最敞亮的胸膛。新打下的谷子厚厚地铺在青石板上,一片晃眼的金黄。农人们赤着脚,裤腿高挽,手握长柄木耙,不疾不徐地来回推着。谷粒随着耙子的轨迹缓缓翻涌,沙沙低语,腾起细小的微尘,在斜射的光柱里懒懒地浮游。空气里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暖香——那是谷粒被阳光烘透的焦香,混着土地蒸腾的气息。汗珠顺着农人古铜色的脊背蜿蜒而下,无声地砸进滚烫的谷堆里,洇出一点深色,瞬间便被那无边的金黄吸吮殆尽,只留下一点咸涩的印记,融入这铺天盖地的稻香。这浓烈的香气,正是土地对躬耕者最深沉的回应。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这句旧诗,像一片被西风卷起的黄叶,轻轻擦过心坎。暮色如同掺了水的淡墨,一层层洇染开来。晒得滚烫的青石板渐渐褪去了热度。农人们直起腰,开始收拾晒得透干的谷子。一簸箕,又一簸箕,金黄的谷粒被倒进深阔的箩筐,装得溜尖。扁担压上厚实的肩头,两头箩筐沉沉下坠,压出一道坚韧的弧线。人影与担子合为一体,踩着被晚风吹凉的土地,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进那带着柴火烟气的、愈来愈浓的暮霭深处。这年复一年的归途,如同大地缓慢而悠长的吐纳。

 

  城里的秋夜来得急迫。窗外霓虹闪烁,勾勒出高楼冷硬的轮廓。我收回晾在阳台的薄衫,指尖触到布料上残留的、被阳光烘烤过的微温。这点稀薄的暖意,却像一枚钥匙,猝然打开了记忆的仓廪。故乡屋檐下那一片浓烈的红、饱满的黄、素净的白,晒谷场上那片晃眼的金黄稻浪,父亲挑着谷担走进暮色的微驼背影……隔着迢迢山水,这些景象竟无比清晰地撞入眼帘,带着晒场上浓烈谷香的冲撞,混着灶膛烟火温吞的气息。

 

  原来秋色最浓时,心底那坛唤作乡愁的酒便悄然启封。它不在别处,就藏在这城市第一缕清冽的秋风里,藏在这件沾着稀薄阳光余温的旧衫上。它随着秋凉,无声地漫漶开来,浸透心尖最柔软的角落。舌尖仿佛又尝到屋檐下风干辣椒的微辛,眼底没来由地升起一片熟悉的温热。王维笔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清冷秋意,此刻却酿成了心头最温热的暖流——那被秋色浸透的故园风物,正是岁月窖藏、愈久愈醇的滋味。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