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复兴力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庞汉祯:血洒淞沪 英魂不朽
□ 陆 旺 马艳彩
“这所学堂,正是我们果乐的抗日英雄庞汉祯将军生前所建。”7月16日,在靖西市果乐乡庞汉祯纪念馆的两廊学堂前,果乐街党总支书记陆凌宇向研学孩子们讲述将军的事迹。孩子们手持笔记本,或凝神聆听,或低头记录。
1901年,庞汉祯出生于广西靖西县果乐乡果乐街一个壮族家庭。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目睹国家积贫积弱,少年庞汉祯在心中立下了报国宏志。
怀揣着救国理想,年仅14岁的庞汉祯在1914年由表叔帮助前往龙州,成为一名宪兵,同年即转入广西陆军第一师任一等兵。因作战英勇,次年他便升任武卫军、广东陆军第一军排长。凭借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他很快擢升至连长。
为了精进军事才能,1919年庞汉祯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深造。1920年毕业后,他在桂系军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庞汉祯率部加入第七军,任第五独立团团长,投身北伐的洪流。1931年,他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在桂系中担任旅长、副师长兼桂林区民团副指挥官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庞汉祯多次请缨,终获任命为第七军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率部奔赴淞沪前线。
当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白热化。日军凭借海空优势,疯狂进攻中国军队防线。庞汉祯旅编入第一路攻击军,负责由Q谈家头至陈家行之间向日军桥亭宅、顿悟寺一线反击。10月19日晚,庞部进入阵地。21日,中国军队发起反击,战斗异常惨烈。
激战至22日,日军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发起猛攻。危急关头,庞汉祯亲率预备队由战头桥向陈家行反攻,经数次惨烈冲杀,终将敌击退。
次日,日军发动全线猛攻。激战中,庞汉祯脸部被流弹击伤,仍坚守指挥岗位,大声激励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最后,他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6岁。将士们在其英雄气概感召下,浴血奋战,坚守阵地。
庞汉祯殉国后,国民政府为表彰其抗日功绩,追晋其为陆军中将。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他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家乡人民始终深切缅怀这位英雄。”陆凌宇向孩子们介绍,为纪念庞将军,果乐街村民自发筹资万余元,投工投劳在街头大广山修建忠烈门和将军亭。政府也投入180万元建设抗战英雄庞汉祯将军纪念馆,修缮其故居及生前建立的两廊学堂。
“这所两廊学堂是将军当年坚持兴建的,他希望孩子们多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在研学队伍中,庞汉祯将军的侄子庞仁祥轻抚学堂斑驳的墙壁补充说。
如今,纪念馆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果乐乡的小学生们虽移至一墙之隔的现代化中心校就读,但每逢开学季,师生们仍会在此开展“开学第一课”。庞汉祯将军爱国报国的精神,依然在这片故土上代代传承,永续不绝。
- 第 3 版: 关注 一碗螺蛳粉
- 第 4 版: 导读 向新而行 向优而进——“壮美广西·全面深化改革调研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