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7-15
引“协商活水”灌“振兴良田”——凌云县政协派驻工作与政协职能深度融合记事
2025-07-1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引“协商活水”灌“振兴良田”

——凌云县政协派驻工作与政协职能深度融合记事

□ 本报通讯员 刘海燕 杨秀亮

 

  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凌云县政协派驻下甲镇河洲村的工作队员,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生动诠释“政协力量进乡村,驻村履职显担当”的深刻内涵。同志们将政协职能与乡村振兴深度交融,在河洲村架起直通民心的“民情直通车”,让政协履职深深扎根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县政协驻村工作队员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创新推行“一岗双责”工作机制,队员们既化身乡村振兴的“一线施工员”,又勇做政协职能的“坚定践行者”。​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河洲村的水渠却“沉默不语”,面对旱改水难题,年久失修的水渠难以再为农田输送“生命之水”。县政协驻村工作队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迅速行动,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埂协商会”。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像拉家常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对水渠修复的期盼。工作队员认真倾听,将大家的建议一一记录,如同收集珍贵的种子。最终,多方携手,让水渠重焕生机,潺潺流水欢快地奔向农田,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针对河洲村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工作队员借助政协议事厅平台优势,精心组织开展“产业振兴”专题协商活动,邀请农业领域专家以及企业、电商、村民代表等开展“有事好商量”暖心协商会。会上,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合作的暖意流淌心间,多举并进,将河洲村特色农产品(红薯粉)打造成地方商标。产品迎来丰收,却遭遇销售“寒冬”。县政协工作队员化身“红娘”,牵线搭桥,最终,一条条销售渠道被打通,一箱箱农产品“乘坐”电商快车,驶向广西各大高速路服务区及部分商场。同时,还销售油茶、腊肉、手工面等农产品,年销售额一举突破500万元。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县政协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倾听民意,让乡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县政协工作队员建立“政协委员+村民代表+施工方”三方协商机制,透明公开,阳光操作,定期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等严密监督,促使弄怀屯村民提前一个月享用到安全用水;牛洞屯道路硬化项目提前半个月竣工;集中大蚕房项目建设如期交付使用。工作队员有效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养蚕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感。

 

  此外,县政协工作队员还别出心裁开展“院坝协商”活动,把会场搬到村民庭院,让协商民主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修订”等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两年间累计组织召开协商会12场次,广泛收集意见建议56条。在政协委员的积极协调下,县住建局先后在卡所屯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在弄怀屯实施“千万工程”试点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使曾经的老旧村庄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工作队员聚焦民生痛点,大力推动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推动村规民约修订。修订后,村务公开透明度获97%村民认可,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垃圾分类率提升至85%,红白喜事简办率达70%,议事会参与率提高30%,酗酒赌博现象减少60%,公共设施损坏率下降20%,邻里互助活动增加,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驻村并非简单的人员‘下沉’,而是政协职能在基层的有力延伸。将协商议事融入基层治理,既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又能有效提升政协履职的质量与效率。”县政协主席罗胜明一语道出这种创新模式的核心要义。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