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渊
1931年3月,桂系军阀趁红七军主力北上之机,到处调兵遣将,集结兵力,大举进攻我右江革命根据地。桂系军阀第七军副军长廖磊,调集三个正规团,收编土匪四个连,纠集了东兰、凤山、庆远各县的民团共一万多人兵分四路进攻以西山为重点的东凤革命根据地扑来,扬言三个月内摧毁东(巴)凤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 保存红军有生力量,我军确定以西山为根据地,化零为整,内线坚守,外线作战,展开游击战争,跳出外线的队伍走了,留在内线的红军扼守在西山、中山、东山三个据点,迎击来犯之敌。在战略上,采取灵活防御的方针,不死守一池一城,而是坚壁清野,持久相待,保存实力;在战术上,采取分兵把守,以游击战为主,不与敌打大仗、硬仗,运用“敌少我打,敌多我盘旋打圈子”的灵活机动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
各路进剿的敌军一无所获,廖磊恼羞成怒,亲自督战,指挥各路桂军采用“分区搜剿,挨垌攻打”的办法统一行动,命令沈玖成团由泗孟至凤山边界,从北面进攻西山,阚维雍团由盘阳一带,从南面进攻西山;由各县民团集中搜剿东山;由罗活团从东面进攻中山,策应东山,形成了对东凤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的合围之势。为挽回败局,敌人施展了更毒辣的手段,施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动用饿死、渴死、冻死、困死红军的恶毒行径,气势十分嚣张,扬言“草木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一时间,原本生机盎然的东凤革命根据地到处断垣残壁、瓦砾成堆、鸡犬绝声,满目疮痍。
紧要关头,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等领导,根据红军弹药缺乏、武器低劣、兵员不足的实际情况,决定“放敌进山,不再阻击”,以红军小分队的形式,声东击西,利用有利地形地势跟敌人周旋,打游击战、运动战、持久战,在山顶、坳口、关卡、要隘、道路转弯处等,设置石架、地雷、竹刺等,伺机迎击来犯之敌。
一天,一个团的敌军从凤凰、那往一带进攻东山,试图从那里打开进攻西山、中山的缺口。面对着来势汹汹而大于自己数倍的敌人,东山瑶族独立营营长蓝茂才遵照二十一师党委领导的事前部署和韦拔群的指示,决定用“活地雷”消灭敌人。他叫少数人去埋地雷,其余的分别埋伏在地雷区两头的险要地带,伺机截击敌人。
次日天还没亮,敌军就来了。他们赶着一群水牛走在前头,让大队人马跟在百米开外,踩着牛的脚印行走。这是因为敌军吃地雷的亏太多,学乖了,用牛来扫雷。可是这次红军埋的是“活地雷”,等牛走过去后,敌军一踏上地雷网,战士们把拉线一拽,轰隆隆一阵巨响,地动山摇,炸得敌军血肉横飞。山险路窄,敌军展不开阵势,一片慌乱,蓝茂才乘机带着战士们冲杀过来,牛群顿时也炸开了,掉转头闯进敌阵,横冲直撞。敌军乱了套,争先恐后地逃命。就在这个时刻,红军伏兵四起,两头夹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死伤无数,好不容易挣脱出来的,拼命窜逃。
敌军挨了这顿打,并不甘心,又集中优势兵力,从文钱一带进攻东山。这是敌人新增援的“精锐”部队,他们既狡猾又凶狠。蓝茂才摸清和分析敌情时,想到韦拔群作培训时说过的话:“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敌人,作出不同的作战计划,变化无穷……”决定采取“引、击、炸”三种方式并用的办法迎击敌人。他叫战士们连夜做好一百多块标语牌,大部分插在敌军必经的一块小盆地上,每个标语牌下均埋好地雷,在路边插的十多块标语牌下却不埋地雷。战士们不得其解,便问个究竟。蓝茂才笑了笑说:“这叫虚虚实实。”
天亮时分,枪炮声四起,敌军攻上山来了。蓝茂才带着十几名战士拼命阻击,打了一阵之后,诈败而逃,敌军不知是计,凶猛追击,追到一个大山沟,蓝茂才又回头力战。敌军见一路无地雷,我军人数又不多,以为大破东山在即,便猛发排炮,抢夺山坳。可翻过沟背,却又不见人影了,只见一块小盆地上插着的标语牌。标语牌上写的尽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启发士兵觉悟的话,敌军官看了觉得十分刺眼。敌士兵见了标语,疑心重重,不敢前进,一个个站在远处观望。敌团长随后赶到,绷着脸训斥士兵:“不准看!快给我拔掉!”
敌团长脑子里也泛起了疑云,他站在路口仔细观察了一会,命令两个士兵用长长的绳子拴在路口的标语牌上,叫其他士兵撤到安全地带,自己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一切就绪后,他朝拴绳子远伏在地上的两个士兵扬手示意,两个士兵用力一拉,绳子拔掉了两块标语牌,却不见地雷爆炸。敌团长亲自检验标语牌下的泥土,认定没有地雷后,便得意洋洋地拾起一块标语牌,伸长脖子对士兵们说:“大家看清楚了吧,快给我统统拔掉!”命令一下,敌兵们蜂拥冲上去拔标语牌。一刹那间,地雷一个接一个地爆炸,敌兵死尸堆积,横七竖八,一个敌军官被轰到半空后摔下,粉身碎骨。没有死的吓得魂飞魄散,慌作一团。这时,我赤卫队从四面冲杀过来,敌团长知道中计,仓皇带着残部逃命,刚到半山,前面又是杀声四起。这一下,可真是溃不成军了,敌兵抱头鼠窜,丢盔弃枪,最后一口气逃跑了。
通过机动灵活作战,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英勇顽强地游击敌军,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西山一直红旗不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地下斗争,最后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西山也获得了“广西的井岗山”赞誉和美称。
- 第 1 版: 要闻 为民生句句诤言 助发展步步铿锵——巴马瑶族自治县政协“四个围绕”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 第 2 版: 要闻 在“巴望协商”里感受政协力量 ——广西政协报社赴巴马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侧记
- 第 3 版: 要闻 巧施“活地雷” 粉碎敌“围剿”
- 第 4 版: 要闻 聚焦慈善法修正草案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