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史前双肩石器的
广西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初探
□ 李京晶
一、左右江流域史前双肩石器的普遍存在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宁市隆安县右江下游一带,农民经常会在田间地头挖到形状奇怪的石头,大小不一,扁而薄,器型像农家用的铲子。在1962—1965年进行的广西文物普查中,考古队注意到了这些石器,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近几十年来,广西发现双肩石铲1万余件,完整器超过700件。大石铲遗址140多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广西南部的左江、右江、邕江流域,以三江交汇处的南宁市隆安县、西乡塘区一带为核心区,扩散辐射至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考古界将其命名为“桂南大石铲”。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河砂的需求量激增,采砂场在左右江流域随处可见。石农从砂石中捡出古物和漂亮奇石。在这些漂亮奇石中,有一类双肩石器,类型多,数量大,有的被博物馆收藏。有的双肩为打制形成,这些打制的粗糙痕迹,无声地说明着它的古老和苍桑,展示着双肩石器的源远流长。有的双肩石器为打制和磨制相结合,双肩和体部为打制形成,在双肩对应的另一端则磨制成刃口,物件信息表明这是打制向磨制的转变。
新石器时代,大量精美的磨制双肩石器出现,表明广西史前双肩石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量的双肩石器,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工具,创造了双肩艺术,并为大石铲文化的兴起奠定基础。
二、广西桂南大石铲文化对双肩的艺术提升
1978年,人们在隆安县乔建镇大龙潭附近建酒厂时,挖到了大量石铲,这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在大龙潭遗址,考古队发掘出231件完整石铲,有单肩、双肩、束腰等不同款式,体型大小不一,小者数厘米,大者七八十厘米,棱角分明,打磨光滑,刃边厚钝,器身扁薄,造型精美。左右江流域其他地方也陆续发现这类大石铲。
这些大石铲通体打磨光滑,双肩有棱,左右对称,刃部柔和圆润,整体造型优美庄重。考古发现,大部分出土的石铲并没有任何使用痕迹。这些大石铲的主人是工匠、农民,还是氏族首领、祭司?它们又作何用途呢?一种观点认为,大部分大石铲是作为农业生产工具,部分遗址是石器的加工场;另一种观点认为,大石铲脆薄易断,无法用于耕作,石铲摆放有序、排列整齐,应该是祭祀用具。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学术界围绕大石铲功用的讨论持续了30余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大龙潭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一个大型石铲祭祀遗址,基本确定大石铲应该是举行某种祭祀活动时使用的祭器。
三、双肩石器及大石铲对于广西史前人类的重要影响
考古学资料证明,广西南部同岭南其他地方一样,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有的认为双肩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就比较广泛被使用,双肩石铲就是为了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发展起来的。这应该是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标志,其器身、肩部和柄部的不同,反映了时代的早晚,及地区的文化差异。从打制,到打磨结合,到制作精美的双肩石器,再到大石铲文化的兴起,双肩石器一直活跃在广西史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成为广西史前人类繁衍生息重要的见证者和贡献者。
大石铲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并非偶然,它与早期的双肩石器密切相关。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大石铲慢慢从生产工具演变为祭祀用具。考古表明,双肩石器创造了一种文化,用于祭祀活动的器物寄托了人类对于未来的一种期许。
从全国考古发掘来看,目前只有广西发现了数量众多、精美、跨越年代久远的双肩石器。其实用和审美融入到广西这块神奇的土地,影响在这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并成为广西史前最大的地方特色,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有重要贡献。
四、双肩造型的审美及文化的拓展延伸
一是充分挖掘双肩造型的独特审美应用。在双肩大石铲的独特造型文创中,丰富多彩的造型,平肩、斜肩、叠肩,艺术化的双肩给双肩文创带来许多的元素和思考。除大石铲双肩元素之外,还要重视作为生产生活中的史前双肩石铲的普通应用,千姿百态的小双肩石器,其整体造型优美,这些元素只要使用得当,将会在双肩文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深入挖掘双肩滋养人类的厚重存在。双肩承载着广西史前人类的现实生活,也承载着史前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西的双肩石器历经几千年,是一种人类史前奇观,在广西史前的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如泰山。
三是双肩大石铲文化的拓展延伸应用。每一个石器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千年精灵,有太多的信息可以挖掘,有太多的空间可以想象,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创也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千万年的石器中寻求灵感,这对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条便捷而又高远的途径。
五、结论与展望
马克思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将艺术转入到鲜活的现实中来,将艺术的创作者、接收者和传播者统一在一个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明确了人民群众在艺术发展、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过程。恩格斯认为,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技术的萌芽也始于制造工具。技术水平越高,劳动的收获往往就会越多。此类劳动导致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这又是从猿到人的重要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信自力,要有文化自信,要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和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以“双肩”的担当精神,深入挖掘双肩文化,在古代、近代、当代双肩文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双肩文创探索研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适应市场并超越市场,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出高附加值产品,为新时代广西特色文创事业添砖加瓦,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增添靓丽的色彩。
- 第 1 版: 要闻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梧州市政协民主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协同工作纪事
- 第 2 版: 要闻 沿着发展足印 感受政协作为 ——广西政协报社赴防城港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见闻
- 第 3 版: 要闻 凝心聚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 第 4 版: 要闻 壮大实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