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题 深调研 献良策
——来宾市兴宾区政协工作创新的实践探索
□ 冉纪贵
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性工作。2021年以来,来宾市兴宾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城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民生关切热点,创新调研方式、强化成果转化,形成了“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协商有力、落实高效”的工作新格局,为兴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政协动能。
一、坚持“三向”原则,提升调研工作质效。
坚定立场明方向。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调研实践全过程,紧扣城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谋划调研课题,确保调研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使调研成果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智囊团”。
紧贴民意察动向。践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依托委员联络站、工作室等平台,构建“零距离”调研网络,通过“听、看、访、查、谈”等方式摸清基层实情。建立群众诉求收集、分析、反馈机制,将群众期盼转化为调研重点,让调研过程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智的过程。
健全机制树导向。完善“多元联动”调研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委员、专家、群众等多方力量,形成调研合力;健全“闭环落实”转化机制,通过提案督办、民主评议、“回头看”等方式,打通调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二、立足“三题”发力,构建调研工作体系。
锚定中心精选题。建立“党政点题、政协征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的选题机制。聚焦产业升级,开展“蔗糖全产业链升级”“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题调研,其中蔗糖产业专题入选自治区政协与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桂在协商》栏目;聚焦民生福祉,围绕小区健身设施升级、臭水塘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群众“急难愁盼”设题调研;聚焦发展短板,针对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调研。
多元联动解难题。创新构建“立体调研网络”,提升调研深度与广度。城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运用“项目工作20法”,深入22个重大项目一线,开展走访调研108人次,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56个。平台下沉延伸,依托东西南北四大片区及乡镇(街道)委员联络站、“和事佬”等委员工作室,将调研现场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累计开展基层协商调研297次,收集意见建议378条。
精准督办巧破题。建立“调研—协商—提案—督办—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来宾好商量”全媒体协商平台,围绕陆基循环水养殖、园区交通专线等课题,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协商,推动解决占道经营、出行难等实际问题;将《壮大工业体量 助推高质量发展》等3件调研成果转化为重点提案,通过现场考察、集中座谈等方式进行督办;在政协委员中选派特约监督员深入职能部门,对调研成果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监督。
三、彰显“三有”效能,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赋能发展有作为。围绕产业发展形成的《聚焦蔗糖全产业链升级》《以龙头企业带动设施农业发展》等调研报告,得到城区党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转化为政策举措,推动建立糖料蔗稳产提质机制和农业科技联农带农模式。针对工业和项目建设的调研建议,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委员联络站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成效获政企双方肯定。在农业现代化领域,调研提出的“数字化赋能新型经营主体”“资源循环利用”等建议,已在相关企业落地见效。
情系民生有担当。通过基层调研推动解决民生实事311件,受益群众约2万人。小平阳镇委员联络站通过调研协商解决占道经营、路灯照明等问题16个;河西街道“和事佬”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81件,其经验在全市政协平台建设现场会推广。小区健身设施调研形成的“需求导向、协同联动、建管并重”方案,推动相关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惠及来华街道等多个片区居民。黄繁平委员工作室依托调研掌握的群众需求,提供法律援助250人次,彰显政协为民温度。
成果转化有特色。在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对城区水利局、林业局等8个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推动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效能;在石牙镇产业路、平阳镇饮水工程等调研中,通过“委员建言、部门回应、群众参与”的协商调研模式,凝聚建设共识,加速项目落地;调研成果转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培育陆基循环水养殖”等3个协商活动,入选市级以上全媒体协商节目,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传播“兴宾声音”。
(作者系来宾市兴宾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第 2 版: 精选 智汇边关谋发展 力行实干促振兴——宁明县政协“智囊团”为边境发展注入新动能
- 第 3 版: 关注 内需战略再升级 “民生导向”激活大市场新红利
- 第 4 版: 导读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