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不远 因戏剧相连
——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综述
本报记者 覃文宇

柬埔寨艺术团的表演 本报记者 摄
邕江秋波映朱槿,丝竹声里戏开篇。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绿城南宁成功举办。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8个东盟国家的11个艺术团体,以及中国13个省(市)的29个文艺院团齐聚一堂,共同呈现25场精彩演出、3场交流座谈、1场戏剧艺术展览和1场戏剧工作坊,生动展现了中国与东盟戏剧文化的深度交融,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力量。
名家名团汇邕城
各国戏剧绽芳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年哲思化作后台的握手与欢笑。中国院团带来京剧的华美、昆曲的婉约、秦腔的豪迈;东盟艺术家则呈现泰国孔剧的典雅、柬埔寨皇家舞剧的庄重、越南改良剧的清新。不同风格的戏剧艺术在此同频共振,交织出文明互鉴的动人乐章。
中国戏曲融诗画意境于舞台,既是千年不绝的文化雅韵,更是民族血脉的艺术脊梁。本届戏剧周集结了众多名家名团:中国评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广州粤剧院等多次荣获“文华奖”“梅花奖”的院团齐聚邕城。欧凯明、翁国生等七位“梅花奖”得主联袂演绎《相聚南国》《昭君塞上曲》等经典片段,展现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北京京剧院的《贵妃醉酒》、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青海藏剧团的《松赞干布》轮番登场,从雍容华贵到豪迈奔放,勾勒出中国戏剧“百花齐放”的壮阔图景。广西本土剧目同样精彩:邕剧《扈家庄》《天香》、粤剧《女驸马》让观众领略到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广西杂技剧《照破云天》将山歌等民族元素与杂技、戏曲相融合,通过转碟、柔术等精湛技艺,生动诠释了八桂儿女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
东盟戏剧同样异彩纷呈。泰国孔剧《罗摩衍那》选段中,演员金箔戏服熠熠生辉,莲花手势演绎古老神话;柬埔寨皇家舞剧《吴哥的微笑》,舞者以壁画般的舞姿重现吴哥传奇;越南改良剧《金云翘传》融现代舞美于传统唱腔,娓娓道来民间故事。新加坡儿童剧、印尼传统舞剧、菲律宾民族戏剧等多元戏剧轮番上演,让观众在方寸舞台间领略东南亚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赋能出新彩
经典新枝共争辉
本届戏剧周以“科技赋能”为笔、“守正创新”为墨,既书写对传统的敬意,更勾勒经典焕新的生动图景。
科技成为经典破圈的“关键密码”。湖南省昆剧团《白蛇传·水漫金山》运用声光电技术重构经典场景:LED屏铺展滔滔江水,全息投影勾勒翻腾浪花,观众仿佛置身金山寺下的江涛间。戏剧大联欢中,《相思遥》以流行旋律包裹昆曲水磨调,《梨花颂》用电子音效烘托京剧韵白,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年轻观众耳目一新。
经典剧目在守正中开出“时代之花”。中国评剧院《花为媒》“报花名”唱段诙谐生动,秦腔《游龟山》“吼腔”震彻剧场,粤剧《女驸马》巧融壮锦元素与天琴伴奏,在唤醒集体记忆的同时成功圈粉年轻人。
新创佳作彰显时代锋芒。琼剧《黄道婆》运用3D投影重现古代市井,粤剧《南拳》打破戏曲与武术界限,将咏春“黐手”与粤剧“做打”相融。濒危剧种的“活态传承”尤为动人:广西邕剧《三打白骨精》选段让老戏迷激动不已,湖北舞阳戏、云南“杀戏”等稀有剧种借此平台重获关注。
智慧碰撞绘蓝图
民心相通续新章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届戏剧周不止于“演”,更重于“交”。交流座谈碰撞思想,艺术展览呈现深度,文旅融合让戏剧走进百姓生活。
历经十余载耕耘,戏剧周累计吸引346个中外机构参与,演出315场,惠及近千万观众。本届交流座谈会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16家新机构加入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成员单位总数增至158家。
“丝路华章”戏剧艺术展是沉浸式文化盛宴。南宁市博物馆的“中国—东盟戏剧艺术展览”内,中国展区以中国画的方式展示中国—东盟国家舞台戏剧的魅力,还有全国各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演员扮演的刘三姐戏剧形象在此得到了展示与交流;东盟国家展区的越南水上木偶、缅甸凤首箜篌、印尼哇扬木偶尽显特色;“数字创新”区,MR沉浸式《黛玉葬花》让观众“走进”经典,《刘三姐》舞台模型灯光投影重现对歌场景,科技与传统碰撞出奇妙火花。
惠民举措让戏剧真正“接地气”。本届戏剧周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博物馆、“三街两巷”等多个文化地标联动举行,近万张免费演出票线上发放。街头戏剧秀中,粤剧演员引路人合唱,泰国舞者吸引游客记录,戏剧工作坊让孩子们体验木偶操作。据统计,线上线下参与总人次超百万,成为传统文化成功“破圈”的生动例证。
当最后一场演出的掌声消散,各国艺术家在“三街两巷”的灯火中依依话别。正如一位越南留学生所说:“戏剧周就像一座文化桥梁。”这场盛会种下的友谊种子,已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山海不远,因戏剧相连;民心相通,因文明互鉴。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这方舞台将继续以文化为桥、艺术为媒,绘就文明共生的美好画卷。
- 第 2 版: 精选 智汇边关谋发展 力行实干促振兴——宁明县政协“智囊团”为边境发展注入新动能
- 第 3 版: 关注 内需战略再升级 “民生导向”激活大市场新红利
- 第 4 版: 导读 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