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讯 近日,大新县明仕田园研学基地内琴声悠扬、飞针走线,近百名中小学生正沉浸于非遗传承实践课程,亲身体验天琴演奏、绣球制作等传统技艺的魅力。这一生动场景,正是大新县政协系统助推实践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政协通过“调研资政、品牌打造、课程创新、机制保障”四维协同发力,助推大新走出一条具有边境特色的教旅融合新路径。
精准调研,绘制发展蓝图。大新县政协将助推研学旅行发展作为履职重点,建立“专委领衔+界别协同”调研机制,组织委员和专家深入一线摸底资源,形成《关于推进全域研学基地建设的建议》《关于政企校“三联动”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建议》等关调研成果,直接推动了《大新县推进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的出台,明确“边关+生态+民俗”三大主题方向,为明仕壮族农耕文化、龙宫仙境喀斯特地貌、德天中越边境国门教育等六大特色基地的启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力转化,助推建设捷报频传。大新县政协不仅建言,更持续跟进成果转化。通过专题视察、座谈协调,为基地解决课程同质化、申报评级困难等实际问题。在政协的全程助推下,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明仕田园、龙宫仙境先后获评自治区级研学基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老木棉研学基地等多个基地荣获市级称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仕田园成功晋级为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实现了从“基地”到“营地”的功能与层级双重跨越。
深化内涵,拓展育人途径。为推动研学教育内涵发展,大新县政协牵头组建了由教育界委员、教师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构成的“课程开发指导组”,指导研发了一批精品实践课程。同时,紧抓“双减”政策机遇,建言将研学纳入课后服务体系。目前,“学、游、销”一体的研学游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县已有26所中小学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学生们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力促长效,筑牢保障机制。为确保研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大新县政协持续呼吁加大政府投入。相关建言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2022年专项投入民族地区教育补助资金90万元,用于硕龙镇中心小学爱国主义研学基地建设,所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为基地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大新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课程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品牌全域化等方面深化履职,为打造更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大新研学品牌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张献凤)
- 第 1 版: 要闻 给农田“升级” 为丰收“加码”——北海市政协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 第 2 版: 精选 协商下沉 履职见效——昭平县政协打造“政协来协商”品牌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行业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分析——以《广西政协报》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服务政协履职为例
- 第 4 版: 导读 我的防城港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