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4-26
初心为民引活水 千亩旱地变良田——田东县政协持续助推乡村抗旱工程建设
2025-04-26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初心为民引活水 千亩旱地变良田

——田东县政协持续助推乡村抗旱工程建设

□ 本报通讯员 陆丽华 黄大业 鄂耀飞

 

  “乡亲们,通水啦!通水啦!县政协真是我们庄稼人的贴心人!”4月23日,田东县林逢镇桥礼村田间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当右江之水通过崭新的电灌站管道涌入干涸的田间渠道时,桥礼村党支部书记黄有德蹲在水渠边,双手捧着从抽水管道里奔涌出来的右江水热泪盈眶,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并奔走相告。这流淌的河水,是村民们期盼了两年的“幸福水”,凝结着田东县政协“坚守初心 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

 

  旱情肆虐献良策

 

  时针回拨至2023年4月,田东县政协在工作调研中了解到,该县主要粮食和秋冬菜生产基地林逢镇桥礼村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缺乏,灌区共3267亩耕地,仅有703亩通过桥礼电灌站和那诺电灌站供水得到有效灌溉,近2000亩耕地不得不改种玉米等旱作物,450亩耕地不得不出租给外地老板种香蕉和桉树苗。即便如此,租地老板和群众也只能通过铺水带自行抽水灌溉,有的水带铺设长达2公里,群众用水异常艰难。此外,还有200亩农保地因缺水严重撂荒至今。桥礼村灌区农田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涉及群众641户2632人。

 

  旱情就是命令,民生就是责任。县政协迅速组织农业农村界、经济界政协委员深入桥礼村开展现场调研,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听取群众和水利、农业、水库、扶贫易地安置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关于解决林逢镇桥礼村灌区农业用水问题的建议》报县委,建议整合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项目资金,在桥礼村建设一个补水电灌站,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难题。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后,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7月1日,田东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启动了桥礼村电灌站项目。

 

  持续推动显担当

 

  项目启动后,县政协持续关注项目进展情况。据了解,桥礼村补水电灌站项目至2023年12月底已完成主体和渠道建设,但因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资金等问题,机电、设备部分和管道安装工作尚未完成。至2024年8月,项目首次试机抽水时,由于多处管道未安装镇墩,管道晃动严重,试机抽水失败后,一直未能竣工交付使用。与此同时,2024年11月至今,全区遭遇罕见旱情,林逢镇桥礼村3267亩高标准农田持续干旱,农业生产严重受挫,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桥礼村补水电灌站项目未能在抗击旱情中发挥应有作用,再次引起了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4月21日,县政协主席王伟组织农业农村界委员对2023年上报的《关于解决林逢镇桥礼村灌区农业用水问题的建议》社情民意信息开展督办“回头看”,深入项目实地现场调研,跟踪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了项目久拖未决的症结所在,当即组织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农业农村界委员连夜撰写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处理好林逢镇桥礼补水电灌站项目问题的建议》报送县委主要领导。县委主要领导次日(4月22日)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指定常务副县长速办,确保项目尽快建成使用。

 

  引水解忧惠民生

 

  工程建设并非一帆风顺。4月23日,项目终于迎来了抽水试运行,但在调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机电技术上的困难和问题,机组设备一直抽不上水,抽水运行陷入困境。县政协主要领导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农业农村界委员到场指导,同时协调水利、电力、农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把脉问诊”。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准指导下,当日中午12时,源源不断的右江水通过水渠“哗哗”地流向了桥礼村久旱的农田。据技术人员介绍,桥礼村补水电灌站项目通过水渠网道,还可辐射邻近英和、平洪两村,最大覆盖耕地达6000余亩,受益群众增加至1200余户5000余人,实现“一站润三村”的普惠效益。

 

  “我们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履职的着力点,下一步还将继续通过政协社情民意‘直通车’,充分发挥政协“上通党政、下联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王伟表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