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4-19
古代文人的“高奢定制”
2025-04-19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子 安

 

  在当今时尚界,高级定制服装可谓是时尚的“最高境界”。1858年,巴黎著名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 Worth开创了高级定制服装的先河,成为法国人崇尚奢华古老传统的代表。服装高级定制可细分为量身高级定制、个性化高级定制、奢侈高级服装定制三种,如今在各大品牌的“高定”秀场上,我们可以充分见识到一件件服装精细雕琢的匠人精神与审美情趣。

 

  而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绮丽长卷中,历代文人对于“文房四宝”的讲究,同样达到了“高奢定制”的境界。笔、墨、纸、砚在文人墨客手中跃动,不仅仅是书画用具,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缩影,演绎了一段段风雅传奇。

 

  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毛笔分硬毫、兼毫、软毫,笔头多由动物毛制成,如羊毛、黄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等。秦朝名将蒙恬改良毛笔的传说,无疑为笔平添了一抹瑰丽色彩。

 

  古代文人所用的硬毫笔,大多以紫毫为主要原料。紫毫是山兔项背之毫,因色呈黑紫而得名。这种笔弹力高,着墨匀,尤其能写出大字的气势。然而紫毫难得,在古时价值堪比黄金。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诗赞美:“紫毫笔, 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生动描述了紫毫笔制作之精,身价之高。

 

  不过要说比紫毫更加“高奢”的毛笔材质,或许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鼠须笔。《法书要录》记载,王羲之用鼠须笔挥洒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鼠须笔据传是以老鼠或松鼠的胡须制成,其锐利与坚韧足与鬃毫媲美。尽管鼠须笔的具体制法已消逝于历史的尘烟,但这一独特的制笔材料,彰显了古代文人的极致追求。

 

  墨:不用胭脂唯用墨

 

  传统的制墨工艺包括烧松取烟、和胶调墨等过程,墨的黏度取决于墨的水分及胶的成分,其浓淡干湿会直接影响书写效果,也间接反映了文人的性格与审美。

 

  《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传说周宣王时期,邢夷首次将木炭粉末与米粥搅拌,创制出最原始的墨饼,为书写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表达工具。在陕西千阳的古老松林,汉代人发明了松烟墨,开启了人工制墨的全新篇章。魏晋南北朝,韦仲在墨中融入中草药,创造出香气四溢的“香墨”,不仅防虫防霉,还大幅提升了书写的延展性和渗透性。明清两代,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四位制墨名家相继登场,闪耀历史长河。

 

  文人根据自身的审美情趣,自制、定制、题铭、珍藏的专用墨锭,成为颇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由于是按需定版刻模、小批量生产,其烟料、图案、花纹、做工都精致周到,又有文人亲自参与,汇集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和雕刻技巧于一身,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突破了前人窠臼,大大提升了中国墨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如北宋大文豪苏轼与金华墨工潘衡一起制墨,给墨锭打上了“海南松煤”“东坡法墨”的印文,并在《书潘衡墨》中写道:“此墨出灰池中,未五日而色已如此,日久胶定,当不减李廷珪、张遇也。”

 

  纸:薛涛笺上相思字

 

  《文房四谱·纸谱》记述:“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展现了古人造纸材料的丰富程度与地域差异,以及古代造纸工艺的精湛与不断创新。唐代,精美绝伦的薛涛笺备受青睐。公元9世纪初,这种红色的小幅诗笺诞生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的百花潭。据传女诗人薛涛酷爱红色,喜欢穿着红衣在成都浣花溪畔流连,随处可见的红色芙蓉花常常映入眼帘,于是萌生了制作红色笺纸的创意。薛涛笺具有长宽适度、便于题诗的特性,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历代均有仿制。

 

  唐代诗人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这种红色小笺曾被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文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自然也成了文人雅士争相追捧的“高定”。

 

  砚:吁嗟此石难补天

 

  砚台,亦称研,初期的砚形态原始,到了汉代,人工制墨的出现带动了砚台的发展,涌现出石砚、铜砚、陶砚等多种材质的砚台,并逐渐成为文人赏玩的一大“雅物”。每个时代的砚,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汉代的圆形三足砚,简约而具有早期文化之韵。到了唐代,箕形砚成为常见样式,体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宋代文人将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融入砚台,创造出“文人砚”的独特风格。明清时期,砚台的工艺更趋繁复,明砚集宋砚工艺之大成,重视对形神的把握,整体风格简约素雅;清砚的风格则与明砚截然相反,追求富丽华贵之态。

 

  文人结合自身风格与用墨之需,定制专属之砚,将个人感悟镌刻于砚身,成为永恒的“砚铭”,引领一时风骚。北宋官员、书法家蔡襄曾得一歆砚,喜极而赞其“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高定达人”乾隆皇帝更是堪称古砚大藏家,清内府藏砚众多,《钦定西清砚谱》中收录了自汉唐以来众多名砚,勾勒出一部缩微的中国砚台发展史。

 

  文房四宝的“高级定制”,无疑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正如宝剑寄托着英雄壮志,文房四宝亦承载着文人的情感与智慧,将这些有形之物赋予了文学、美学以及哲学更深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生活中,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丝灵感,慢下脚步,用心感受,去创造并享受我们的专属“高级定制”。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