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司健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单位组织的读书分享活动,其参与人数之多、发言质量之高、会场气氛之好,始料不及、印象深刻。
读书分享,读是基础,享是目的。大家之所以乐意参加此类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读书分享活动,学习他人创造的好经验、总结的好做法、推荐的好书目,使眼界变得更开阔、思想变得更深刻、精神变得更崇高、品德变得更高尚、举止变得更高雅。笔者认为,要达到以上目的,“参加激动、听后感动、会后不动” 的做法行不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要不得,它需要“三必懂、三鼓劲、三不怕”。
读书,应做到“三必懂”。首先,必懂“为谁读”,懂得读书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提高站位、提升素质、跟上时代、实现价值。其次,必懂“读什么”,弄清哪些书是必须读的、哪些书是可以读的、哪些书是可读可不读的?自己要心中有底,善于取舍。最后,必懂“怎么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里里外外都是宝,读书名,了解作者;读目录,了解全书轮廓;读内容摘要,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读序言,体味全书的精华;读结束语,加深对全局内容的记忆;读正文,细品全书内容。知道了这些,怎么读就解决了。
读书,要发扬“三鼓劲”。既要发扬“挤”劲,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把候会、候车、候机、候船、候人等各种零碎的时间“焊接”起来读书;又要发扬“钻”劲,对于一本好书、一篇好文,不能停留在“读书读皮、看报看题”,不能满足于“看过了、听过了、讲过了、记过了”,要有深钻细研、深思多想的精神,反复读、仔细品、系统学;还要发扬“韧”劲,读书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读书,要倡导“三不怕”。倡导“不怕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中自认为好观点,无论是短到一个经典的词语、句子,还是长到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都要做有心人,认真做好笔记;倡导“不怕写”,只有不怕写,才能写不怕。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我们总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和体会,这个时候最好趁热打铁,把真情实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倡导“不怕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利用好各种发言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久而久之,就能实现从不敢讲到讲不怕的转变。
读书的好处多多,要自觉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作为一份责任,发扬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读书,让心灵得到成长、精神得到洗礼、情感得到慰藉、生活得到充实、事业得到发展。
- 第 1 版: 要闻 为民生句句诤言 助发展步步铿锵——巴马瑶族自治县政协“四个围绕”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 第 2 版: 要闻 在“巴望协商”里感受政协力量 ——广西政协报社赴巴马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侧记
- 第 3 版: 要闻 巧施“活地雷” 粉碎敌“围剿”
- 第 4 版: 要闻 聚焦慈善法修正草案四大看点